现代文学馆

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

译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7月

页数1156

定价49.00元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名作。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北平为背景,围绕小羊圈胡同的祁家四代人及周围邻居的生活,勾勒出一幅沦陷区民众在战争阴影下的社会画卷。

小说主要围绕北平小羊圈胡同的祁家展开。祁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包括年迈的祖父祁老人、中年的父亲祁天佑、青年的儿子祁瑞宣和祁瑞全,以及年幼的孙子。这个家庭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人,他们的生活经历和观念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巨变。邻居包括钱家(代表忍辱负重的普通市民)、冠家(象征投靠日伪势力的汉奸家庭)等,也各具性格特色和命运走向。

北平沦陷初期,市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内心充满惶恐与困惑。祁家成员及邻居们表现出不同的应对态度:有的坚守道义,有的试图适应新秩序,有的则开始投机取巧。钱家二少爷钱仲石为国捐躯,展现了英勇抗争的精神。祁瑞宣虽痛恨侵略者,但因家庭责任而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随着日伪统治的巩固,居民们不得不在屈辱与压迫中求生存。冠家积极攀附日伪势力,逐渐显露出丑恶嘴脸。祁瑞宣被迫在日伪学校任教,内心备受煎熬。祁瑞全离家出走,加入抗日组织,成为家族中直接反抗侵略者的代表。

日本侵略者在北平实行残酷统治,人民生活日益困苦。祁家面临饥饿、疾病等生存挑战,小羊圈胡同内的各种矛盾冲突加剧。祁瑞宣在道德压力下最终辞职,投身地下工作。祁家女性成员如韵梅、瑞宣妻等展现坚韧与智慧,支撑家庭并参与秘密抗日活动。随着战争形势变化,日本败局初现,胡同居民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四世同堂》以普通人的视角透视战争,探讨了个体与国家、道德与生存、传统与变革等重大主题,揭示了侵略战争对普通家庭、社会伦理以及民族精神的深远影响。作品弘扬了民族尊严、家庭亲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了深刻的思考,赋予了作品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老舍作为语言大师,其独特的京味儿语言在《四世同堂》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他以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性的口语化表达,既贴近生活,又富含诗意,使得作品在叙事与对话中充满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同时,老舍精准把握人物情绪变化,细腻描绘了他们在战争阴影下的喜怒哀乐,无论是悲愤、无奈、恐惧,还是坚韧、希望、爱恨交织,都传达得深入人心,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感染力。

《四世同堂》凭借其厚重的历史承载、深邃的文化批判、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四世同堂》多次被改编为影视作品。

▲电视剧《四世同堂》(1985),由林汝为、蔡洪德导演,邵华、李明、李婉芬等主演。


▲电视剧《四世同堂》(2009),由汪俊导演,黄磊、蒋勤勤、元秋等主演。



▲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祖籍辽宁辽阳。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旗人家庭,父亲是满族护军,不幸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阵亡。童年时期家境贫困,全赖母亲辛勤劳作维持生计。九岁时,老舍得人资助进入私塾学习,后考入京师第三中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退学,后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

1929年离英回国。他勤奋写作,逐渐成为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在小说方面,他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在戏剧领域,老舍的成就同样卓著。《茶馆》和《龙须沟》是其最为人熟知的两部作品。

老舍积极参与文学团体和社会活动,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担任要职,为抗日救亡运动贡献了力量。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选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继续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付出努力。1951年,老舍因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在人民文艺事业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新中国首位“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老舍遭到不公正对待和迫害,1966年8月自沉于北京太平湖。1978年,随着国家拨乱反正,老舍得以平反昭雪,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荣誉。



图书馆馆藏链接:

《四世同堂》,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四世同堂》,老舍/著,作家出版社,2022年。


下一条:围城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