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林徽因传

作者张清平

译者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8月

页数367

定价45.00元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书香世家,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建筑师、诗人、作家,被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清朝的进士,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担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母亲何雪媛虽为家庭主妇,但家学渊源深厚。这样的家庭环境为林徽因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她自幼接受新式教育,显示出超凡的才智与独立精神。

1920年,林徽因随父赴英国伦敦,期间结识了房东——一位女建筑师,以及诗人徐志摩,这两位重要人物对她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伦敦,林徽因接触并爱上了建筑学,同时在圣玛丽学院学习,开始涉猎新诗创作,开启了其多元才华的发展之路。

1924年,林徽因与未来的丈夫梁思成一同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由于当时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她注册于美术系,但选修了建筑课程,实质上完成了建筑学的系统学习。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完婚,婚后两人回国,共同致力于中国建筑教育与研究事业。

回国后,林徽因与梁思成一起执教于东北大学,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建筑系。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辗转西南,任教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在此期间,林徽因夫妇克服困难,坚持进行古建筑考察与研究工作,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省份,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而科学的调查与记录,奠定了中国现代建筑史学的基础。他们的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中国传统建筑遗产的认识与保护意识。

林徽因不仅是实地考察的积极参与者,还是研究工作的核心成员,参与撰写了多部重要的建筑学术著作,如《中国建筑史》等。她与梁思成合译了《营造法式》,并参与了国宝级古建如佛光寺东大殿等的发现与鉴定工作,对中国建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林徽因在文学领域同样造诣颇深,她的诗歌、散文及戏剧作品充满才情与深情,代表作如《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至今仍广为传诵。她是新月派的重要诗人之一,同时也是北京文艺沙龙“太太的客厅”的灵魂人物,吸引了包括胡适、徐志摩、沈从文、金岳霖等众多文化名人参与交流。

抗战期间,林徽因积极投身于文化救亡运动,参与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等,用文字鼓舞人心。她还参与了战时难民救助工作,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的才华与热情继续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得到体现。她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工作,并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领导小组成员,对设计方案提出了关键性意见。尽管此时她的健康状况已严重受损,长期受到肺病折磨,但她仍以极大的毅力投入到工作中。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因肺病久治不愈在北京逝世,享年51岁。她短暂而璀璨的一生,以其跨领域的卓越成就、独立的人格魅力以及对文化艺术的执着热爱,成为20世纪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典范。


▲青年林徽因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沈阳北陵勘测


▲工作中的林徽因


张清平所著的《林徽因传》详尽地讲述了林徽因从出生至逝世的人生历程,特别关注林徽因作为一名建筑师与学者的专业贡献与社会影响,也探讨了她的个人情感与人际关系,彰显她的个性魅力。在叙述林徽因个人事迹的同时,作者将传主的生活轨迹置于20世纪初至中叶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之中,展现了林徽因如何在新旧文化碰撞、东西方思想交融的历史背景下,坚守个人理想,积极参与社会进步事业,成为那个时代女性独立与才情的象征。

张清平在撰写《林徽因传》时,进行了大量扎实的文献调研与实地考察,广泛引用了包括私人信件、日记、回忆录、学术论文等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确保了传记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尽管是一部严肃的传记作品,作者的文字风格却极具文学性与可读性,笔触细腻生动,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

这是一部具有较高认知价值和积极人生启示的传记作品,不仅还原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林徽因形象,更通过她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坚韧不拔、追求真理和美的精神力量。



图书馆馆藏链接:

《林徽因传》,张清平/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


下一条: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