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了蒲宁的21篇中短篇作品,包括《米佳的爱情》和《幽暗的林荫小径》等名篇,全面展现了作家一生的创作道路和思想变化。蒲宁的作品继承了厚重的俄罗斯文学传统,同时又吸收了东方哲学的思想,反映了作家对古老文化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充满了对和谐、合理、美好的人生真谛的向往和求索。
《米佳的爱情》是蒲宁的代表作,作品描写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米佳和戏剧学校学生卡嘉浪漫而痛苦的悲剧式爱情。在米佳的爱情悲剧中,作者既表现了年轻一代在爱情生活的追求上过于浪漫和虚幻,又反映了俄国社会城市生活的轻漂和农村生活的粗俗,文化批判的意味是深沉而浓重的。由于作者自己的忧郁心情所致,作品带有极其浓厚的感伤主义色彩。作者拥有非凡的艺术能力,结构作品严谨而自然,运用笔法简洁而抒情,心理刻画生动传神,景物描写玲珑剔透,从而使作品带有典型的唯美主义特征。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俄罗斯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米佳的爱情》等。蒲宁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曾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1901年发表诗集《落叶》获普希金奖。1899年与高尔基相识后,参加知识出版社工作,这对他民主主义观点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从中篇小说《乡村》(1910)起,蒲宁的创作开始转向广泛的社会题材,著有短篇小说《古代人生》、《夜话》、《伊格纳特》等。1909年当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前的散文《旧金山来的绅士》(1915)、《兄弟们》(1911)充满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和殖民主义的仇恨。他的散文绘声绘色、简练生动。他是一位出色的修辞学家和翻译家。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侨居法国期间主要创作有关青年时代的抒情回忆录。1933年,蒲宁因其“严谨的艺术才能在文学散文中塑造了典型的俄罗斯性格”而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国作家。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