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人生智慧赏析》丛书共四册,分为苦难、命运、爱情、死亡四个专题,这是最能体现史铁生作品特色、思想深度,也是和大众心灵生活最为贴近的专题。书中有史铁生在其作品中对这些主题的描写和论述,也有胡山林老师的解读和赏析。本书为丛书的一种。
对于一切已经到来的苦难,接受就是明智,明智让人平静,让人豁达,让人释然。21岁那年,正是青春勃发的史铁生,突然被一场灾难(瘫痪)所击倒,从此他陷入了痛苦绝望的深渊,几乎丧失了生存的勇气。然而经过痛苦的精神探索和人生感悟,他终于从深渊中走出来,超过了一道道思想障碍,直至登上精神高地,从此活得热烈而辉煌。引领他走出深渊走上精神高地的,是他对人生苦难的透彻悟解以及悟解后建立的起来的精神信仰。精神信仰使他接受了苦难,理解了苦难,超越了苦难,引领他走上了一条漫长的精神攀登之路。 面对苦难,史铁生认为不应该悲观沮丧,被苦难压倒,也不应该存侥幸心理,试图通过求神拜佛或者向神行贿,让苦难立马消除。而是主张,从理性出发,坦然地接受苦难,透彻地理解苦难,而后建立信仰,用信仰的力量超越苦难。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赴延安乡村插队务农,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曾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短篇小说集《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扶轮问路》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长篇随笔《病隙碎笔》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及华语传媒大奖 2002年年度杰出成就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史铁生作品全编》10卷。2010年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他的肝脏捐献给了一位需要的病人。
胡山林,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任河南省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史铁生生前最认可的点评家之一。史铁生曾赞许胡山林说:“您的理解和阐述,比我的解释更细致、更周全、更易于一般读者接受。”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