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古典爱情》四篇余华早期小说代表作。这些作品记录了余华1986到1988两年多的写作经历,也记录了这两年多令他不安的精神状态。
《河边的错误》是一部充满荒诞性和悬疑色彩的中篇小说,故事围绕一起发生在江南小镇河边的凶杀案展开。幺四婆婆被残忍杀害,尸体被发现时头颅被割下,放在新堆起的坟堆上。刑警队长马哲负责调查此案,并逐渐锁定了镇上的疯子作为主要嫌疑人。由于疯子的精神状态,法律无法对其进行常规的制裁。
随着调查的深入,小镇上又接连发生了几起类似的凶杀案,受害者包括与案件有关联的人物。这些案件同样指向疯子,但由于疯子的精神状况,他并未受到实质性的惩罚。马哲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幺四婆婆与疯子之间复杂的关系,幺四婆婆似乎有意无意地引导疯子对她施暴,以此重温年轻时丈夫对她家暴的记忆。
在最后一次凶杀案后,马哲在河边遇到了疯子,并最终射杀了他。然而,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马哲被迫伪装成精神病人。小说通过一系列荒诞的事件,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荒谬,同时也探讨了面对荒诞世界的生存哲学。
余华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讲述故事,其叙事风格冷峻而直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小说中充满了荒诞主义元素,通过对现实逻辑的颠覆,展现出一种超现实的艺术效果。这种手法使得故事更具象征意味,引发了读者对于背后深层含义的思考。
余华,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
余华196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嘉兴人,祖籍山东高唐。他自幼喜爱阅读,尤其钟爱长篇小说。1977年高考落榜后,他进入卫生院担任牙医,后因对文学的热爱尝试写作。
1983年,余华发表处女作《第一宿舍》,正式步入文坛。1987年,他发表了《十八岁出门远行》等短篇小说,确立了先锋作家的地位,并赴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余华的创作生涯中,有多部作品广受好评,如《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余华的早期作品多以写实为主,后来转向了一种更为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作品中常常融入黑色幽默,探讨人性、生死、苦难等深刻主题。
余华的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多个重要文学奖项,如鲁迅文学奖等,在国际上也赢得了广泛认可,曾获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等奖项。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