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档案中的百年党史》是一部通过原始档案资料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著作。全书紧扣党的历史主线,以档案为桥梁,将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相结合,既还原了重要历史时刻的真实场景,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党史的独特视角。
本书依循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脉络,划分为八大阶段(八章):开天辟地、土地风暴、抗日烽火、迎接曙光、开国奠基、曲折发展、改革春潮、复兴圆梦。书中精选57份具有代表性的档案,涵盖珍贵手迹(如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稿)、关键会议通知(如中共四大会议通知)、历史报刊(如刊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战士》周报)等。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档案,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李大钊信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原始报告、改革开放初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手稿,以及新时代“四个全面”学习资料等,生动串联起党在政治建设、理论探索、社会变革等多维度的奋斗轨迹。
本书的最重要特点是档案的真实性与权威性。所有资料均源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权威机构,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严谨编撰。其次,以小切口投射大历史的叙述方式独特。每一份档案独立成文,如陈云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说明文仅十余字,却深刻揭示了党内生死攸关的转折意义。此外,书中特别强调历史连续性,通过档案间的内在逻辑,系统呈现党的理论探索、实践斗争与自我革新的发展脉络。语言风格平实,结合历史档案原貌与深入浅出的解读,兼具专业深度和大众可读性。
《印记》出版后受到学界与公众的双重认可。学术层面,它填补了档案实证与党史普及结合的空白,被专业期刊评价为“以物证史,以档育人的范本”。在实践层面,该书成为党史常态化学习的重要材料,多地党校将其列入干部学习书目,其档案解读方式被多所高校用于思政课教学革新。许多读者反馈,书中呈现的真实历史细节让抽象党史变得可触可感,加深了对党的自我革新精神的理解。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该书契合了新时代“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要求,通过对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档案原境的阐释,为增强“四个自信”提供了生动的历史注脚。
曾珺现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是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党和国家领导人档案文献研究工作。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学术背景扎实,在党史文献领域深耕十余年。研究领域集中于党的领袖文献解析、革命文物考证及红色文化传播,已出版《毛泽东书信背后的故事》《淬炼成钢——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故事》等著作十余部。其研究特色在于“档案实证与历史叙述相统一”,通过严谨的档案考据还原历史现场,同时以通俗表达实现历史普及。其代表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推荐书目,并获“全国优秀党史论著”等荣誉。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