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12个算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漫画,系统性地介绍了12个对现代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算法,旨在帮助普通读者理解计算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基础原理。书中内容跨越了从基础数学到前沿科技的多个维度,既展现算法对现实世界的改造力,也探讨技术与人性的复杂关系。
全书共分十二章,每章围绕一个核心算法展开。开篇从二进制这一计算机底层逻辑出发,逐步延伸至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动态规划、图论搜索算法(深度优先与广度优先),以及应用于导航的最短路径算法。后续章节深入现代技术核心:第七章以RSA加密算法揭示信息安全机制,第八章通过随机数生成算法展现概率对数字世界的塑造,第九章的数据压缩算法则剖析信息存储与传输的优化逻辑。最后三章聚焦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基石——PageRank算法构建了搜索引擎的信息排序规则,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算法则成为AI突破性发展的引擎。书中每个算法均从历史源流、逻辑原理、实际应用三个维度进行解读,例如通过“地图导航诱导消费”案例说明最短路径算法的社会影响,用“社交媒体信息茧房”现象解析推荐算法对认知的操控。
本书的显著特点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是科普性与专业性的平衡,作者将傅里叶变换等抽象概念转化为日常场景比喻(如将压缩算法比作“数据瘦身术”),配合漫画图解降低理解门槛;其次是技术与社会视角的交融,不仅讲解算法原理,更批判性分析其如何重构人类行为模式(如A/B测试对消费决策的隐性控制);最后是思维训练的价值导向,引导读者将分治策略、动态规划等算法思维迁移至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这种“技术祛魅”的写作风格,使其区别于传统技术手册,更具人文关怀。
该书出版后引发广泛关注,书评多赞誉其“在算法洪流中提供生存指南”的社会价值。教育界认为其填补了科技启蒙读物的空白,通过案例教学激发算法思维;科技从业者则肯定其对技术伦理的前瞻探讨,如指出区块链共识机制从理想主义到资本工具的异化过程。部分读者反馈,阅读后对“美颜滤镜重构审美标准”“动态定价算法加剧消费不平等”等现象产生反思,体现出科普作品难得的现实启发性。
作者王亚晖兼具技术背景与人文写作经验。他早年就读于美国特拉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曾开发游戏广告实时竞价系统Simnect,归国后跨界从事科技写作与解谜书创作。其作品如《中国游戏风云》《趣说数学探索史》等,均以“用故事解构硬核知识”见长。业界评价他“穿梭于代码与文字之间”,擅长揭示技术演进背后的社会隐喻,这种特质在本书中尤为凸显——既能用专业视角拆解PageRank的数学公式,又能以哲学追问审视算法对人类主体性的侵蚀。这种跨界思维使本书成为技术类科普作品中少见的“思想性读本”。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