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手帖:南朝岁月

作者蒋勋

译者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页数248

定价59.80元


蒋勋的《手帖:南朝岁月》是一部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书信手帖为切入点,融合书法艺术、历史叙事与人文思考的文化随笔集。该书通过解读南朝文人的手写书信,不仅展现了书法之美,更揭示了动荡年代中文人的精神世界与生活细节。书中收录了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姨母帖》等珍贵手帖,将书法线条背后的个人命运与时代悲欢娓娓道来。

全书从南朝文人书信的“私密性”特质展开,强调这些手帖最初只是日常问候、病情关怀甚至家长里短的便条,却因书写者的率真性情与书法造诣而被后世珍藏。例如王羲之在《姨母帖》中写下“哀痛摧剥,情不自胜”,短短数字既是对亲人离世的悲痛,也透露出笔锋转折间的颤抖与克制。蒋勋特别指出,这些手帖的珍贵之处在于“不完美”的真实感——陆机用秃笔写就的《平复帖》线条如“火箸画灰”,枯涩的墨痕里藏着政治斗争中的惊惶;王献之《奉对帖》中“不得执手,此恨何深”的潦草字迹,则映照出被迫与发妻分离的无奈。

在历史叙事层面,书中通过手帖串联起南朝士人的命运浮沉。陆机因卷入“八王之乱”遭夷三族,临终前写下的绝笔信成为书法史上的“帖祖”;张翰因思念故乡莼羹鲈鱼毅然辞官,其洒脱背后是乱世中明哲保身的智慧。蒋勋还特别关注到王谢家族的交往细节,比如王羲之夫人对谢安兄弟来访时王家过度热情的抱怨,这些《世说新语》式的轶事让历史人物褪去光环,显露出鲜活的人性温度。

作为美学读本,该书深入剖析了书法技法与时代精神的关联。对比王羲之书信的简洁文风与唐代摹本的工整端庄,蒋勋认为南朝书法的灵动源于纸张取代竹简后的书写自由,文人得以在绢帛上随情绪起伏运笔。书中附录的苏轼《临江仙》等作品,进一步延伸探讨了书法艺术中“私密表达”与“公共审美”的永恒矛盾。

本书2017年由九州出版社首版,202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修订新版。新版在保留原版书法解析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南朝社会风貌的宏观论述,并修正了部分目录错误。读者评价显示,该书既可作为书法爱好者临摹赏鉴的指南,也能帮助普通读者透过斑驳墨迹,感受“小吃比大餐深刻”的生活哲学——正如蒋勋所言,这些手帖“不是庙堂之上的庄严碑文,而是历史皱褶里未被修饰的生命痕迹”。

蒋勋,1947年出生于陕西西安,祖籍福建福州,成长于中国台湾,是集画家、诗人、作家、美学教育家于一身的文化学者。他早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深造,兼具中西艺术视野。职业生涯中,他长期致力于美学普及与教育,曾担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参与创立东海大学美术系。

蒋勋的著作涵盖文学、艺术史与美学领域,代表作包括《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等。其中《汉字书法之美》从汉字演变切入文化内核,以平实语言探讨书法与生命的关系;《蒋勋细说红楼梦》则以大众化视角解读经典,累计播放量超2.3亿次,成为现象级文化节目。他的散文集《萍水相逢》曾获台湾文学奖项,小说创作亦多次获奖,展现其跨文体写作能力。

作为美学传播者,他通过广播节目《文化广场》等媒介将艺术融入日常生活。2018年,他在上海举办首次大陆个展《天地有大美》,以绘画与文学展现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蒋勋主张“美是信仰”,强调通过敏锐感知在都市生活中保持心灵自在,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华语世界的艺术爱好者。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


上一条:大唐诗人行:王维、李白、杜甫们的诗意江湖 下一条:芯片通识课:一本书读懂芯片技术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