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第一次:30件开创性作品艺术史

作者[英]尼克.特伦德

译者孙晓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7月

页数210

定价128.00元


《第一次:30件开创性作品艺术史》是英国艺术史学者尼克·特伦德撰写的一部视角独特的艺术史读物。本书跳出传统艺术史以流派或时期划分的框架,转而聚焦艺术发展历程中30个“第一次”的突破性瞬间,试图通过具体作品的细节和背景,揭示艺术革新如何以看似微小的创新撬动历史的进程。

全书围绕六大主题展开,涵盖“欢愉”“悲愤”“风格与技法”“思想与观念”“肖像”以及“现实与日常”。例如,“欢愉”主题中探讨了西方艺术史上第一幅以“吻”为核心场景的绘画——乔托在14世纪创作的《约阿希姆与安妮的相遇》。这幅作品突破宗教叙事的严肃性,将一对老年夫妇因奇迹怀孕而相拥庆祝的温情瞬间定格,成为后世爱情主题绘画的源头。在“思想与观念”部分,作者重点分析了玛丽·卡萨特1878年的画作《阅读费加罗报》。画面中一位女性专注阅读政治评论报纸的场景,在当时女性普遍被限制于家庭领域的背景下,成为早期女性主义的视觉宣言。更耐人寻味的是,画作与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启蒙产生关联,暗示艺术对社会思潮的催化作用。

特伦德擅长以细节切入宏观艺术史。比如扬·凡·艾克1434年创作的《阿尔诺芬尼夫妇肖像》中,直径仅6厘米的凸面镜成为解读关键:镜中不仅反射出房间内的窗户、吊灯,还映照出画家本人和仆人的身影,这种精巧的空间拓展与符号隐喻,让一面小镜子成为透视技法革新和绘画叙事深度的典范。而委拉斯凯兹的《宫娥》则通过镜像设置谜题——镜中的国王夫妇与画面人物形成错位,既挑战观者的视觉认知,又暗含对权力结构的微妙质疑。这类“四两拨千斤”的案例在书中反复出现,例如西班牙画家何塞普·阿莫罗斯将《菲利普五世肖像》倒置悬挂,以艺术手法抗议专制统治的历史事件,也展现出创作手法与社会运动的深刻互动。

尼克·特伦德(Nick Trend)是英国知名艺术史学者,拥有东英吉利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曾担任伦敦国家美术馆策展人及《每日电讯报》文化版主编。他的研究擅长将学术考据与大众传播结合,尤其关注艺术创新与社会变迁的关联。除本书外,他还著有《艺术的瞬间:改变历史的50个视觉革命》等畅销读物,被媒体评价为“能让油画颜料散发出新闻油墨气息的写作者”。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


上一条:生活中的经济学 下一条:大唐诗人行:王维、李白、杜甫们的诗意江湖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