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南的《看见三星堆》是一部全景式记录三星堆考古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事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全书立足百年考古发掘史,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既呈现了三星堆文物的震撼之美,也梳理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脉络。
全书主体内容以时间轴展开,从1929年广汉农民燕道诚父子偶然挖出玉器的戏剧性开端讲起。书中详细还原了上世纪30年代葛维汉等外国学者在动荡时局下的首次科学发掘,抗战与文革期间考古工作的中断与文物保护危机,以及1986年两个祭祀坑横空出世引发的全球轰动。对于近年的重大突破,作者深入2020年重启的三至八号坑发掘现场,记录了黄金面具、青铜神坛等颠覆性文物的出土细节,如五号坑象牙提取时采用的“医用高分子绷带加固法”等技术创新。在文物解读层面,书中将青铜神树与《山海经》扶桑传说勾连,分析纵目面具可能暗合“蜀王蚕丛纵目”的历史记载,并透过金杖纹饰探讨古蜀与中原的文化交融。
本书力图打通学术与大众的界限。岳南扎根考古现场五年,通过200余次采访获取第一手资料,用纪录片式的笔法再现了盗墓者与考古队的生死较量、中外学者的学术博弈等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书中穿插600余幅高清文物图与现场照片,全彩印刷呈现青铜器纹路、金器微雕等细节,使专业考古成果具象可感。叙述策略上,既解析青铜器铅同位素溯源等技术性发现,又以“拆祖先盲盒”的比喻引发共情,让三千年前的祭祀场景跃然纸上。
学界对该书评价颇高。北京大学邹衡教授称其“兼具科学依据与文学价值”,四川大学霍巍教授认为这是认识三星堆“前世今生”的最佳纪实文本。大众层面,本书在豆瓣也获得高分好评,推动三星堆文化从专业领域破圈,仅预售阶段即引发百万级话题讨论。其全球文明对话视角,如对比青铜太阳轮与玛雅历法的相似性,重新激活了公众对长江文明地位的认知。
作者岳南是中国考古纪实文学的代表人物,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他的代表作《南渡北归》三部曲被誉为“20世纪中国学术大师群体命运史诗”,被《亚洲周刊》评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