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玮的《一个人吃饭,也要好好吃》是一部美食主题散文集。全书围绕“独食”这一现代都市生活常态展开,通过作者亲身经历与细腻观察,探讨了食物与生活、记忆、文化之间的深层联结。书中不仅记录日常饮食的温暖瞬间,更将食物作为载体,传递“独食非孤独,而是对生活温柔宣战”的生活哲学。
全书以个人饮食体验为线索,分多个篇章呈现不同维度的“一人食”场景。开篇从乡土家常菜入手,如江南的腌笃鲜、北方的炖菜,借袅袅炊烟唤起对家庭温暖的记忆,强调食物承载的情感纽带。随后转向中外饮食文化对比,例如法式面包与中式烧饼的差异,剖析“距离产生美感”的文化碰撞,同时指出不同饮食传统背后共通的生活智慧。书中还专章探讨“小吃食里的大天地”,如一碗阳春面如何勾连历史典故,一块臭豆腐暗含的地域哲学,揭示平凡食物中蕴藏的文化厚度。最后聚焦都市独居者的饮食日常:写字楼快餐的生存哲学、深夜便利店的关东煮慰藉、出差途中挖掘小馆的乐趣等,赋予“一人食”以尊严与诗意。
作者擅长用通感手法营造沉浸体验,以文字调动感官,如描写炸鸡“脆生生、香嫩嫩”的声响与触感,令读者仿佛亲尝其味。
全书充满了日常性与哲思的交融:从炸鸡可乐到胡同烤串,普通食物常被赋予生活隐喻。例如借刘姥姥品炸鸡的情节,引申出“饥饱相映”的生命体悟,呼应苏轼“晚食以当肉”的智慧。
由于作者有长期旅居海外的经历,因此书中的跨文化视野显得轻巧自然。书中将欧洲古典乐家比作不同菜系——巴赫如德式猪肘般厚重规整,莫扎特似法式甜点轻盈灵动,以美食为媒介消解了文化隔阂。
本书上市即引发热议,两场北京分享会均座无虚席,有“铁粉”专程从呼和浩特、无锡赴会。媒体评价其“让‘生活’二字因一顿饭而具象化”。书中“独食不是妥协,而是对生活最温柔的宣战”等金句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推动“一个人也要好好吃饭”话题阅读量超千万,成为都市青年践行“生活自救”的精神符号。
作者张佳玮生于1983年,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华大学,被称为“跨界才子”。他早期以小说《朝丝暮雪》《加州女郎》成名,被《南方都市报》评为“80后实力派五虎将”;后转型篮球评论员,著有《瞧,科比这个人》等体育传记,虎扑网友称其“张公子”。2012年旅法后,他深耕美食散文领域,《无非求碗热汤喝》《尝一口人间烟火》等前作已积累300万册销量。其文字兼具古典笔调与现代洞察,被评“在食物的细味里融合温暖情趣”。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