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气候的年轮:冰芯中的地球气候史与人类未来

作者[美]理查德·B.艾利

译者邬锐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3月

页数272

定价58.00元


《气候的年轮:冰芯中的地球气候史与人类未来》是一部通过极地冰芯探索地球气候历史的科普著作,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理查德·B.艾利撰写。全书以格陵兰冰原为科学舞台,通过分析冰芯中封存的空气成分、尘埃颗粒及微生物遗迹,揭示了地球气候系统的脆弱性与韧性,并警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深远影响。

全书内容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设置舞台"从气候的重要性切入,指出冰芯如同"指向过去的标志物",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阅读记录"详细描述极地科考历程:20世纪90年代,艾利团队在格陵兰岛钻取冰芯时发现,上一个冰河时代竟在三年内骤然结束。这一颠覆性发现揭示了气候系统的突变风险,并通过冰层厚度、气泡成分等"冰封档案"重建了11万年的气候史。

第三部分"疯狂的气候"分析自然驱动机制,如"太阳系的摇摆不定"和"轨道带的舞动",阐释冰期循环与洋流变化的关联。

第四部分"怪异的原因"探讨气候反馈机制,例如洋流传送带(AMOC)停滞可能导致北大西洋急剧变冷,揭示"一条混乱的传送带"如何引发连锁反应。

第五部分"到来的疯狂?"聚焦人类世挑战,批判"过度耗费燃料"导致的温室气体飙升,并设想若文明崩溃,"未来的冰芯"将如何记录这场生态灾难。

艾利以"科学侦探"视角展开极地冒险,将冰川学、化学同位素分析等专业内容转化为兼具悬念与诗意的故事,被《出版人周刊》誉为"科学惊悚片、回忆录与环境指南的绝妙结合"。中文版新增北京大学钱维宏教授的序言,对比中国古代"24节气"气候钟与现代气候模型,追问人类与自然的共生之道,强化了文化共鸣。书中还附有冰川钻探实景照片及数据图表,将抽象概念可视化。

国际科学界与媒体对该书评价极高。《新科学家》盛赞"艾利用最少的行话解释最复杂的理论",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称其"颠覆了对世界稳定性的认知"。因其推动公众认知从"气候稳定"转向"气候危机",该书被誉为"气候科学的《寂静的春天》"。书中提出的"气候假期"概念——人类文明恰逢地球动荡史中罕见的温和期——已成为气候讨论的核心隐喻。更深远的是,艾利强调"个体选择影响地球未来",将科学预警转化为行动哲学,激发全球低碳实践。

作者理查德·B.艾利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最高讲席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发表过20余篇重要论文,主持PBS纪录片《地球:操作手册》,并作为联合国IPCC核心贡献者,与阿尔·戈尔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其研究涵盖冰流动力学、气候突变机制等领域,尤其在冰芯钻探技术上有开创性贡献。译者邬锐则是跨界专家,身为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兼具气象工程、戏剧博士与金融学背景,其译笔既保障科学严谨性,又通过媒体传播经验赋予文本文学感染力。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


上一条:金融强国:中国之路 下一条:巧用DeepSeek快速搞定数据分析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699775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