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建设家:驶向未来的中国故事》是一部由中国顶尖科幻作家集体创作的科幻小说集。这部作品源于未来事务管理局(以科幻文化为核心的专业机构,由前新华社记者姬少亭于2016年创立)与比亚迪联合发起的“我迪朋友们|科创未来 幻生万象”活动,11位作家在参观比亚迪全球总部后,围绕新能源、人工智能、深空探索等科技主题展开创作,融合古代文明与音乐元素,构建了11个独立又相互呼应的未来图景。
小说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元,每篇作品都展现了不同的未来可能性。例如,万象峰年的《挑山》描绘了一群领悟物质演化阶梯的工程师,带领人类文明在宇宙中不断攀登;赵雪菲的《星疮》通过消音室的灵感,探讨了宇宙的真实性与人造陷阱的哲学命题;刘天一的《撑篙向梦寻》则构建了一个以炼化梦境为能源的世界,梦境驱动着汽车与飞船的航行。房泽宇的《梦寐以求》聚焦于“织梦师”设计的美梦与人类真实愿望的冲突,而苏莞雯的《惊云箭》则结合低空交通网络,展现了工程师为边缘人群创造出行机会的执着。这些故事从不同角度切入,共同编织了一幅科技与人文交织的未来画卷。
小说集深入探讨了人类与技术的共生关系。一方面,作品通过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技术场景,反思科技进步对文明存续的影响,如《纳米海》中杨平对微观科技的想象,或凌晨《月轨轶事》里月球工程师推动“月面高铁”的尝试,均体现了技术革新背后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作品始终关注人性在科技洪流中的位置,如吕默默《空帆船》中AI训练师对道德准则的思考,以及齐然《道,道,道》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凸显了东方哲思与未来科技的融合。
艺术上,小说集兼具硬核科技与诗意表达。技术细节的描写扎实且富有创意,如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生产场景被转化为《星疮》中的自动化宇宙意象,而云巴市政线的参观经历催生了《惊云箭》中的立体交通网络。叙事风格多样,既有《罗湖三叠》中假人AI与人类亲情的温情悬疑,也有《交河》里苏学军对古代文明与星际探索的宏大史诗感。此外,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手法(如《梦寐以求》)、机器人对话(如《挑山》)等,均展现了科幻叙事的实验性。
该书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幻”的代表作之一。王晋康在序言中称赞其“每一篇故事都是一个宇宙”,银河奖得主万象峰年等作者的参与更奠定了作品的文学高度。未来事务管理局的姬少亭认为,该书不仅呈现技术,更聚焦“为技术奋斗的人”。比亚迪品牌负责人李云飞则认为其与“中国智造”的精神相契合。豆瓣读者评价该书“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搭建梦想世界”,而媒体则关注其对中国工程师群体的现实映射。
作者团队集结了老中青三代科幻创作者,核心成员如万象峰年擅长世界构建,作品《后冰川时代纪事》曾获银河奖;凌晨作为科普作家协会副主任,其《月球背面》融合科学严谨与文学想象;苏莞雯则以《三千世界》展现日常中的惊奇,获华语科幻星云奖新星奖。这批作家多数拥有科研或跨学科背景,如刘天一是声学博士、齐然医学在读,其专业素养为小说中的技术想象提供了扎实基础。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