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比我老的老头

作者黄永玉

译者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页数333

定价68.00元


《比我老的老头》是黄永玉八十四岁时写的回忆性散文集,书中以人物为经纬,串联起中国现代文化史的碎片,如同把二十世纪文化星空中最亮的“老头”——钱钟书、沈从文、李可染、张乐平、林风眠、张伯驹、廖冰兄、郑可、陆志痒、余所亚、黄苗子、郁风、聂绀弩、黄裳——请到自己纸上客厅,一人一壶茶,慢慢聊他们的人生。黄永玉写他们,也写自己,写“错过”的怅惘,更写“遇见”的侥幸。于是这本书既是一群老人的集体小传,也是作者本人精神源流的自供状。

《北向之痛》写钱钟书,先写两人一九四七年在上海被同一份小报骂得狗血喷头,再写文革后北京三里河夜谈,杨先生端出雪里蕻炖小黄鱼,钱先生一句“我们老了,世界还在长牙”便把悲凉关在门外。

《大雅宝胡同甲二号安魂祭》写李可染,写他如何把画室当禅房,把“慢”字写成条幅贴在门楣,又如何在一九七四年“黑画”批斗会上,用一张宣纸把全身裹成“茧”以示无声抗议;写他死后,黄永玉在东京街头听见广播里放《牧童短笛》,忽然蹲在地上大哭。

《我少年、青年、中年、暮年心中的张乐平》最长,也最像连环画:逃警报钻坟洞、办《三毛从军记》被日机追、文革被逼着画“打倒乐平”……每段都带上海口音的骂骂咧咧,却画出一位漫画家“胆小得有理”的一生。

《这些忧郁的琐碎》写表叔沈从文,写他解放后搁笔,把文学野心折成一只小船,放进故宫织绣组的案头;写他最后一次回凤凰,在沱江边蹲了半小时,只为看一只水鸟能不能把整条河叼走。

其余各篇,写林风眠把最后一包西湖莼菜寄给学生的手抖,写张伯驹在“牛棚”里用河南土话背《千字文》,写廖冰兄画完《自嘲》后把毛笔一折两段,写聂绀弩在北大荒雪夜用冻成冰坨的墨汁写“此雪可入酒”……没有宏大叙事,全是日常碎屑,却拼出一幅幅“文化脊梁”的半身像。

黄永玉的风格独具“黄氏印记”:平白如话却暗藏机锋,戏谑中裹挟悲悯。他不怕揭短:写钱钟书“悭吝”,夏天把冰箱插头拔了,只为省一度电;写李可染“抠门”,请人吃面只买一碗,自己啃干馒头。可他下一笔又立刻补上一句:悭吝背后是坐拥书城的自足,抠门后面是“把颜料留给学生”的偏心。于是这些老头既非圣贤,也非小丑,只是被时代洪流冲得踉踉跄跄的“老小孩”,让人笑完又鼻酸。书中插图、题签、藏书票皆黄永玉自刻自画,线条粗粝,布局调皮,与文字互为注脚。

黄永玉(1924-2023),湘西凤凰人,土家族。自学美术成名,木刻、国画、雕塑皆精,设计的猴票与酒鬼酒包装广为人知。他只读完初中二年级,十六岁靠木刻吃饭,跑过码头、演过戏、当过战地记者、做过电影美工,1953年被表叔沈从文“喊”到北京,之后住过北京大雅宝胡同、香港重庆大厦、意大利翡冷翠山坡,一路画、一路写、一路刻,把版画、国画、油画、雕塑、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邮票、漫画、动画、舞台、电影、装置、行为艺术全试了个遍。代表作除《比我老的老头》,还有《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系列以及生肖邮票、酒鬼酒瓶、毛主席纪念堂壁画、香港文化中心《中国百年》大壁画等。他自称“九零后”,九十多岁时还在画室支着脚手架刷十米大画,一百岁前夕每天叼着烟斗写小说,有人问他养生秘诀,他答:“我从不养生,只养笑话。”2023年6月,黄永玉在凤凰家中去世,享年九十九岁。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


上一条:看不见的宇宙:为什么我们看见的宇宙只是冰山一角 下一条:如何写出一篇论文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699775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