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巡礼

芙蓉镇

作者古华

译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1年11月

页数223

定价12.00元



《芙蓉镇》是古华1981年创作的小说,作者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该书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

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1964年春她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落成时正值“四清”开始,就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黎桂桂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绝望中她得到外表自轻自践而内心纯洁正直的“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冬天一个夜晚,胡玉音分娩难产,谷燕山截车送她到医院,剖腹产了个胖小子。三中全会后,胡玉音摘掉了“富农”帽子,秦书田摘掉了“右派”和“坏分子”帽子回到了芙蓉镇,黎满庚恢复了职务,谷燕山当了镇长,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而李国香摇身一变,又控诉极左路线把她打成了“破鞋”,并与省里一位中年丧妻的负责干部结了婚。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在街上游荡,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成为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

《芙蓉镇》的写法很有特色。它的时间跨度表面上是十七年,实际上加了回溯所写到的六年,共为二十三年。然而作家只选取了其中四年,每年各写一章。时间跨度这么长,只选取四年来写,就必需采取近似电影的跳跃。而这种跳跃,不但可以避免冗长与沉闷,加快情节发展的节奏,并且可以使所写的四年具有充分的浓度与力度。在没有写到的年头,必要之处作者采取了一些回忆、补叙,其余的就留下空白,让读者根据作品中的提示和生活本身的逻辑,用想象去填补。

《芙蓉镇》的语言有一种“形神兼备”的美。作者从山镇坪期的变化,自然而轻巧地引出胡玉音开设的米豆腐摊子,向读者介绍了作品的女主人公“芙蓉姐子”。作者写她迎送顾客,接应四方,和顾客调笑斗口:“就是骂人、咒人,胡玉音眼睛里也是含着温柔的微笑,嗓音也和唱歌一样的好听。”以后,写她苦吃勤做,作者又借人物自己悲愤的控诉,形容是“推米浆磨把子都捏小了,做米豆腐锅底都抓穿了,手指头都抓短了”。一两句话,就把这位外秀内慧、勤劳善良的芙蓉姐子的性格、气质、风姿如浮雕似地描绘了出来,不只是以形传神,而且是以神传形,形神互衬,相得益彰。

1982年,《芙蓉镇》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芙蓉镇》仅有16万字,在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篇幅最短。



1986年,《芙蓉镇》被谢晋改编成电影,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芙蓉镇》(1986)电影海报。


▲影片《芙蓉镇》(1986)导演谢晋(中)与原著作者古华(右)。


▲影片《芙蓉镇》(1986)由刘晓庆、姜文主演。



▲古华


古华,原名罗鸿玉,1942年6月生,湖南嘉禾人,电影编剧、作家,原湖南省作协副主席。古华的作品以描写湘地风情见长,主要有长篇小说《山川呼啸》《芙蓉镇》,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金叶木莲》《礼俗》《姐姐寨》《浮屠岭》《贞女》等,其中《芙蓉镇》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爬满青藤的小屋》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图书馆馆藏链接:

《芙蓉镇》,古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上一条:冬天里的春天 下一条:李自成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