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骚动之秋
摘要:《骚动之秋》是作家刘玉民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发生的巨大变化。小说通过对新时代农村现实及农民蜕变的描写,揭示了农村改革的深层意义。小说运用多视角描写,将人物的事业、爱情、生活结为一体,真实反映了一个骚动的时代。1998年,《骚动之秋》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
白门柳
摘要:《白门柳》是刘斯奋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以明末清初的江南为背景,围绕复社君子(钱谦益、冒襄、黄宗羲等)与秦淮名妓(柳如是、董小宛等)的生活遭遇和命运选择,再现了十七世纪中叶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了我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1998年,小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
白鹿原
摘要:《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小说得到广泛赞誉,被称为“中国农村的史诗”。1998年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
战争和人
摘要:《战争和人》是作家王火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国民党上层官员、法学权威童霜威及其儿子童家霆的家庭变故和人生遭际为主线,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考验和磨砺。作品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深刻的人性描绘和精湛的艺术手法,赢得了高度评价。1998年,作品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
金瓯缺
摘要:《金瓯缺》是徐兴业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12世纪初及中叶宋、辽、金之间的战争,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生活画卷,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情追忆与深刻反思。作品以其严谨的历史考据、宏大的叙事结构和生动的人物描写,赢得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1991年,《金瓯缺》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
浴血罗霄
摘要:《浴血罗霄》是萧克将军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88年首次出版。小说讲述第五次反“围剿”期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进攻,罗霄纵队在司令员郭楚松的带领下,执行中央红军的战略部署,挥师北上,经历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的故事。1991年,《浴血罗霄》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
穆斯林的葬礼
摘要:《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为背景,横跨六十年,描绘了梁家三代人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穆斯林家族在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碰撞与融合中的心路历程。小说以其冷峻的文笔、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
第二个太阳
摘要:《第二个太阳》由刘白羽创作,是一部革命历史小说,最早出版于1987年。小说描绘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中原、建立新中国的宏伟篇章。作者以其深沉而激昂的笔触,将壮阔的战争场面与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相结合,成功塑造了一批鲜活的英雄形象,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1991年,小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
都市风流
摘要:长篇小说《都市风流》由孙力、余小惠两位作家合作创作,于1988年首次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品以北方某大城市的市政建设为中心,全面反映了当时城市改革的复杂面貌。小说以其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丰富多样的人物群像以及对城市生活的深度挖掘,赢得了广泛赞誉。1991年,《都市风流》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
少年天子
摘要:《少年天子》是作家凌力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于1987年首次出版。小说讲述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顺治皇帝励精图治,力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庭保守势力的阻挠,最终以政治上的失败、爱情的幻灭,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小说结构严谨,风格凝重,语言流畅。1991年,小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
平凡的世界
摘要:《平凡的世界》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小说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
钟鼓楼
摘要:《钟鼓楼》是刘心武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小说以20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为背景,以一天的时间为主线,讲述了钟鼓楼附近一个四合院里几家人的生活故事。小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人物刻画细腻生动,艺术上也极具创新性,充满浓郁的京味文化。1985年,小说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
沉重的翅膀
摘要:《沉重的翅膀》是当代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1年。小说描写国务院一个重工业部和所属的曙光汽车制造厂在1980年围绕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所进行的一场复杂斗争。小说描写了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尖锐对立,在展现光明前途的同时,也揭示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1985年,小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
黄河东流去
摘要:《黄河东流去》是李凖所著长篇小说,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国民党军队炸开河南境内黄河花园口大坝造成一千多万黄泛区难民流离失所为主要情节,形象地描绘了赤阳岗村难民从失去家园到重建家园的血泪史、抗争史和奋斗史,以及洪灾中其他不同阶级和阶层人物命运的变迁史。1985年,小说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
冬天里的春天
摘要:《冬天里的春天》是李国文创作的长篇小说,以革命干部于而尤重返故乡石湖的三天两夜经历,回溯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17年到“文革”和粉碎“四人帮”长达40年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春天在人民心里”的主题。小说时序颠倒,历史和现实穿插,情节扑朔迷离,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小说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