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鼓楼
摘要:《钟鼓楼》是刘心武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5年。小说以20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为背景,以一天的时间为主线,讲述了钟鼓楼附近一个四合院里几家人的生活故事。小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人物刻画细腻生动,艺术上也极具创新性,充满浓郁的京味文化。1985年,小说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
沉重的翅膀
摘要:《沉重的翅膀》是当代作家张洁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1年。小说描写国务院一个重工业部和所属的曙光汽车制造厂在1980年围绕工业经济体制改革所进行的一场复杂斗争。小说描写了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尖锐对立,在展现光明前途的同时,也揭示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1985年,小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
黄河东流去
摘要:《黄河东流去》是李凖所著长篇小说,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国民党军队炸开河南境内黄河花园口大坝造成一千多万黄泛区难民流离失所为主要情节,形象地描绘了赤阳岗村难民从失去家园到重建家园的血泪史、抗争史和奋斗史,以及洪灾中其他不同阶级和阶层人物命运的变迁史。1985年,小说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
冬天里的春天
摘要:《冬天里的春天》是李国文创作的长篇小说,以革命干部于而尤重返故乡石湖的三天两夜经历,回溯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17年到“文革”和粉碎“四人帮”长达40年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春天在人民心里”的主题。小说时序颠倒,历史和现实穿插,情节扑朔迷离,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小说1982年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
芙蓉镇
摘要:《芙蓉镇》是古华1981年创作的小说,作者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该书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1982年,《芙蓉镇》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
李自成
摘要:《李自成》是姚雪垠所著长篇历史小说,共五卷,出版于1963—1999年。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揭示了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和封建社会阶级斗争以及民族斗争的复杂局面,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当代历史小说的扛鼎之作。1982年,《李自成》(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
-
将军吟
摘要:《将军吟》是当代作家莫应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0年。作品围绕空军某兵团进行“文化大革命”运动的过程,通过描述三个老红军在运动中的不同遭遇,歌颂了老一辈革命者坚持革命原则,敢于与错误路线作斗争的革命精神,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尖锐的矛盾和斗争。1982年,《将军吟》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
-
东方
摘要:魏巍创作的长篇小说《东方》,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英雄团为中心,把前线和后方穿插交错起来进行描绘,通过对朝鲜战场和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的描写,展现了中朝两国人民进行这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小说语言优美动人,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1982年,《东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摘要:小说以1975年冬工作组来到四川农村开展整顿工作为背景,描写老农许茂和他的几个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十年动乱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及农民的抗争和追求。小说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同时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1982年,小说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