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东流去》是当代作家李凖所著长篇小说。作品分为上下两集,其中上集完成于1978年,下集完成于1984年。
小说以1938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国民党军队为阻滞日军南下,炸开河南境内黄河花园口大坝造成一千多万黄泛区难民流离失所为主要情节,以赤阳岗村的李麦、王跑、蓝五等7个家庭的主要成员流亡逃荒为叙事线索,形象地描绘了赤阳岗村难民在洪灾中背井离乡,历时8年从失去家园到重建家园的血泪史、抗争史和奋斗史,以及洪灾中其他不同阶级和阶层人物命运的变迁史。
《黄河东流去》借助民族资本家在西安、宝鸡等地通过战争和灾荒大发国难财,日本侵略者及汉奸在中国东北榨取劳动力,以嫦娥为代表的中国农民由破产而沦为工人的悲惨境遇等情节,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现实予以全景式观照和扫描,使小说具有了社会学价值和史诗品质。
在主题上,《黄河东流去》赞美儒家正直自强、仁爱担当的品格与道家天人合一、通透超脱的思想。因此,小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是对传统文化底蕴的发掘和对传统伦理道德精华的弘扬。在作家看来,正是有了这种思想底蕴与精神品格,黄河儿女面对苦难命运才会百折不挠、勇敢搏斗,从而表达了讴歌“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古老祖国的生命活力”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思想主题。
1985年,《黄河东流去》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李凖以《黄河东流去》为蓝本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大河奔流》,后被拍摄成电影于1978年上映,在当时引发广泛反响。
▲《大河奔流》(1978),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谢铁骊、陈怀皑执导,张瑞芳主演。
▲李凖
李凖(1928-2000),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中国当代著名编剧、作家。
1942年,因河南大旱,家境贫困而辍学,并随河南逃荒难民到西安度过了近半年的流浪生活。1943年,被送到洛阳一个盐栈当学徒。期间,经常到书店租书读,开始接触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中外作家的作品,并逐渐开始文学创作。
1948年,洛阳解放,李准到豫西中州银行当职员,并参加了革命工作。1953年,在《河南日报》上发表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后来河南人民出版社为这本小说出版了单行本。
1960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1962年,担任喜剧电影《李双双》的编剧,凭借该片获得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
1978年,担任剧情电影《大河奔流》的编剧。
1981年,短篇小说《王结实》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4年,与李存葆联合担任剧情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编剧,他凭借该片获得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1985年,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1990年,担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图书馆馆藏链接:
《黄河东流去》,李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