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抉择》是作家张平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7年。小说以现实生活中大中型企业面临的艰难处境为背景,描绘了一群领导干部腐败以及广大群众与之进行激烈斗争的情景。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反腐败工作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抉择》的故事围绕着海州市市长李高成展开,他自愿请命调查中阳纺织厂的破产问题,从而卷入了一场复杂的反腐斗争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李高成发现前由他提拔的公司总经理郭中姚、自己的妻子吴爱珍(时任反贪局局长)以及其他高层领导都涉及到了“权钱交易”的关系网中,他们共同制造了从厂级到省级领导层的集体腐败现象,导致了有着辉煌历史的中纺集团走向衰败。面对这样的局面,李高成不仅要克服来自家庭和个人情感上的障碍,还要应对来自腐败势力设置的各种障碍和威胁。最终,在经历了一系列心灵上的挣扎之后,李高成选择了站在人民利益一边,坚决地对抗腐败行为。
小说以尖锐的锋芒、犀利的笔触,深刻地剖析和批判了社会上的腐败行为,揭示了腐败现象的根源和危害,展现了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行为对国家、企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
作品在广阔的背景上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同仇敌忾与腐败分子进行斗争的决心、信心和勇气,塑造了以李高成为代表的具有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的反腐败英雄形象,弘扬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正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作者没有进行扁平化处理。小说通过李高成等人物在面对腐败时的内心挣扎和艰难抉择,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弱点,如亲情与正义、权力与责任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人物在困境中的痛苦与挣扎。作者真实地刻画了李高成在面临身家性命、政治前途等问题时产生的犹豫和彷徨,使得这个人物更加立体可信。
《抉择》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激发了公众对于反腐败议题的高度关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腐败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抉择》的出现恰逢其时,它以艺术的形式呈现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如何有效打击腐败行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等问题的思考。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抉择》提供了一个观察90年代末期中国社会变迁的独特视角。书中涉及到的许多概念,如“下岗工人”、“股份制改造”、“深改”等,都是那个时代中国特有的经济术语和社会现象。小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曲折历程与坚实步伐。
2000年,《抉择》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抉择》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抉择》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戏剧、评书等艺术形式。

▲电视剧《抉择》(1997),由陈国星、朱德承导演, 李雪健、李幼斌等主演。

▲电影《生死抉择》(2000),改编自《抉择》,由于本正导演,王庆祥、廖京生、左翎等主演。影片获2000年第20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华表奖。

▲张平
张平,1954年11月出生于山西新绛县,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张平的文学生涯始于1981年,这一年他开始发表作品,并逐渐成为一位备受瞩目的作家。《抉择》是他的代表作。除此之外,他的主要作品还有《天网》《凶犯》《少男少女》等长篇小说,《祭妻》《姐姐》《夜朦胧》等中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报告文学《孤儿泪》等。作品曾获全国第七届优秀短篇小说奖、山西首届赵树理文学奖、第六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五届矛盾文学奖,全国“最佳畅销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2008年至2013年间,张平同时担任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等多个职务,这期间他虽然减少了文学创作的时间,但依然保持了对文学事业的关注和支持。2013年后,他又重新投入到写作当中,继续用文字记录时代的变迁与发展。2018年8月,张平出版了反腐题材的新作《重新生活》,并因此获得了首届吕梁文学奖“山西作家奖”的荣誉。
张平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同时也是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民盟山西省委主委;并且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副主席。
图书馆馆藏链接:
《抉择》,张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