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动之秋》是作家刘玉民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作者刘玉民是山东荣成人。80年代初期,中国农村改革浪潮中出现了不少乡镇企业家,他们的经营管理方式与国营企业不同,生活观念也难以得到当地人认可,刘玉民因此产生创作冲动,后经与好友商讨,返回故乡农村体验生活,对农村改革有了全新认识,从而创作了《骚动之秋》。
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及其儿子岳羸官展开:
岳鹏程自小被父亲岳锐安排回乡照顾爷爷奶奶,后接替肖云嫂担任大桑园村党支部书记。起初,他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踏实为村民做事,但后来因儿子的学费和全村经济压力,开始钻法律空子。他凭借几箱海鲜从国有林场套购木材,之后又非法倒卖钢铁,谋取了大量利润。在他的带领下,大桑园村十年间发生巨大变化,他也成为了 “农民企业家”。
岳羸官同样致力于改变家乡面貌,但与父亲做法不同。他因不满父亲的专横作风和处事方式而离家前往小桑园创业。他想借助当地优势办水泥厂和种植林果等经济作物,却遭到父亲的质疑和阻拦,父亲甚至抢走了他的银行贷款。不过,他通过效仿商鞅变法,用放花炮的方式赢得群众信任,最终成功奠基了小桑园的水泥厂。
小说还描写众多人物复杂的感情纠葛。岳鹏程与情人彭秋玲的关系复杂,而彭秋玲原本是岳羸官暗恋的对象。岳鹏程的妻子徐淑贞得知丈夫的婚外情后,经历了痛苦挣扎,最终选择原谅他。此外,岳羸官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肖云嫂收养的孙女小玉的鼓励与支持,最后两人走到了一起。
彭秋玲最终决定离开岳鹏程,与他人结婚。小桑园的水泥厂奠基后,岳羸官的能力得到证实,而岳鹏程却众叛亲离。他既得不到老一辈革命者岳锐和肖云嫂的谅解,又与儿子岳羸官决裂,在感情上也陷入困境,最终病倒。
《骚动之秋》是较早反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长篇小说,通过对新时代农村现实及农民蜕变的描写,揭示了农村改革的深层意义。作为现实主义小说,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展现了真实性。尤其是主角岳鹏程,性格复杂多面,不是简单的好坏善恶的堆积。这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样,深化了小说的人性主题。小说运用多视角描写,将人物的事业、爱情、生活结为一体,真实反映了一个骚动的时代。
1998年,《骚动之秋》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刘玉民
刘玉民,生于1951年,山东荣成人。
刘玉民青年时期曾在济南军区担任战士、理论教员、文化干事等职,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历任济南市文联编辑、创作员、创作室主任、副主席、济南市作协主席、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政协文化组副组长、山东文人书画院院长等职。
刘玉民是一位勤奋的作家。长篇小说《骚动之秋》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此外还著有长篇小说《羊角号》《过龙兵》《八仙东游记》,报告文学集《东方奇人传》《都市之梦》《大特区风情录》,剧作选《呼唤阳光》《四个女人一台戏》《黄河之水天上来》,散文集《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诗歌集《山东竹枝词》以及中篇小说《海猎》《不肯流逝的岁月》等多部作品。
图书馆馆藏链接:
《骚动之秋》,刘玉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