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巡礼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译者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页数607

定价39.80元


《穆斯林的葬礼》是作家霍达创作的长篇小说,原载《长篇小说》第16、17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初版。

小说围绕着穆斯林玉器世家“奇珍斋”三代人的命运纠葛展开。故事始于1919年的北平,直至20世纪70年代,跨度约六十年,通过“玉”与“月”两个世界的交织,展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的兴衰史。

玉的世界,代表了传统、事业与家族传承,以梁亦清及其家族的玉器工艺为线索,讲述了梁亦清作为回族手工匠人,经营着玉器店“奇珍斋”,因意外去世后,其养子韩子奇继承并发扬光大了玉器事业。韩子奇对玉有着无比的热爱,这不仅代表了他的事业追求,也是他情感与命运的隐喻。

月的世界,象征着纯洁、爱情与新生。这条情感线索集中体现在韩子奇与梁家两姐妹——梁君璧(壁儿)和梁冰玉(玉儿)之间的关系上。韩子奇与壁儿结婚后,因战乱与玉儿流亡海外并产生感情,生下了女儿韩新月。回国后,这段关系导致家庭破裂,韩子奇与壁儿继续生活,而玉儿则离开了他们。

新月成为故事后期的关键人物,她成长在“文革”前后的特殊年代,聪明好学,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与她的老师楚雁潮产生了超越师生界限的纯真爱情。这段爱情因宗教差异(楚雁潮为汉人,非穆斯林)和新月身患心脏病面临重重挑战,最终以新月的早逝和一个未完成的梦落幕。

小说通过韩子奇、壁儿、玉儿、新月及楚雁潮等角色的遭遇,反映了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以及信仰、爱情、亲情之间的复杂纠葛。它不仅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社会史,展示了不同文化、信仰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迁。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曲关于信仰、爱情、牺牲与救赎的悲歌。作品深入探讨了生命、死亡与宗教的哲理,展现了在动荡时代中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以及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坚韧精神。小说以其冷峻的文笔、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1991年,《穆斯林的葬礼》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2019年,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霍达


霍达,女,回族,1945年11月出生于北京,当代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

1961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话剧表演,后转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66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英语专业。

毕业后,霍达在北京市园林局、市文物局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

1976年,她进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编剧,开始了专业文艺创作之路,同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不要忘记她》。1981年,霍达成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一级编剧,并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公子扶苏》。1983年,她正式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6年至1987年间,她出版了中篇小说集《红尘》和多篇报告文学,如《绿叶的荣誉》、《渔家傲》、《万家忧乐》等。

她的代表作是198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小说于1991年荣获茅盾文学奖。

1997年,霍达出版了长篇小说《补天裂》,该作品以香港新界人民抗英斗争为背景,展现了悲壮的历史画面,并获得了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图书馆馆藏链接: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


上一条:浴血罗霄 下一条:第二个太阳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