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文物里的两宋史:书法碑帖篇》作为一部人文通识读物,隶属于《藏在文物里的两宋史》系列。该书以两宋时期的书法碑帖为切入点,通过解读40幅珍贵书法文物和11位书法大家的生平故事,串联起两宋社会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风貌。作为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成果,本书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同时又通俗接地气,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旨在通过文物视角带领读者感受宋韵风雅与世俗繁华。
全书内容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展开。
一是聚焦两宋书法的发展历程,从宋初承袭唐代法度的严谨风格,到中后期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尚意”书风变革,再到女性书法家的独特贡献,系统梳理了书法艺术的流变与社会思潮的互动关系。书中特别分析了书法在科举、官制中的政治功能,以及文人雅集、碑刻题跋等生活场景中的文化意义。
二为核心内容,精选蔡襄、司马光、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岳飞等11位代表性书家的40幅作品,如蔡襄《澄心堂纸帖》《万安桥记》、苏轼《黄州寒食帖》《赤壁赋》、黄庭坚《祭妹文》等。每件作品均从技法特征、创作背景、历史事件等多维度展开,例如《寒食帖》被解读为苏轼贬谪黄州时的“悲伤回忆录”,《赤壁赋》则揭示了文人对古战场的哲学思考。
三是探讨书法艺术的社会影响,包括碑帖镌刻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关系、书法交易反映的商品经济萌芽,以及书法教育对士人阶层的塑造作用,展现出艺术与生活的深度交融。
本书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作者摒弃传统历史书的宏大叙事,转而通过《昼锦堂记》碑文中的友情细节、《渡海帖》里苏轼对故土的眷恋等微观视角,还原有温度的历史现场。装帧设计上,墨绿与淡黄相间的封面搭配文物图案,内页附有大量碑帖摹真图版,辅以简洁的释文和背景注释,既满足专业读者的考据需求,也便于普通读者理解。此外,书中将书法置于宋瓷、雅器、服饰等同期文物构成的物质文化网络中,例如对比汝窑天青釉的含蓄美学与苏轼书法的“绵里藏针”笔法,凸显了宋代艺术“雅俗共赏”的整体气质。
该书自出版后获得学界与大众的认可。读者评价其“用碑帖解锁历史密码”“让千年墨迹开口说话”。系列图书还带动了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如南宋书房推出的仿制碑帖卷轴、宋式文房套装等,进一步拓展了文化影响力。
作者南宋书房是位于杭州南宋御街景区的文化机构,兼具书店、出版、文创研发等功能。其团队长期致力于宋韵文化传播,曾推出《藏在宋画里的两宋史》等畅销书。

▲蔡襄《澄心堂纸帖》

▲苏轼《黄州寒食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局部)

▲米芾《苕溪诗卷》(局部)
图书馆馆藏链接:
《藏在文物里的两宋史:书法碑帖篇》,南宋书房 著,浙江摄影出版社,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