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撷英

海错图笔记

作者张辰亮

译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页数231

定价68.00元



《海错图》是清代康熙年间由画家聂璜创作的一部海洋生物图谱,共四册,收录了371种与海洋相关的生物,涵盖鱼类、甲壳类、贝类、植物以及神话生物,展现了古人对海洋的认知与想象。聂璜运用传统工笔技法,细腻描绘真实生物(如威风凛凛的虎鲨),同时以夸张笔触表现神怪(如“海蜘蛛”),画面色彩艳丽,构图层次分明。每幅画作旁配有文字注释,涵盖生物产地、习性、烹饪方式甚至药用价值,并附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赞”诗。《海错图》在清代备受皇室推崇。乾隆皇帝将其置于寝宫常读,嘉庆、宣统等帝王亦对其爱不释手。民国时期因文物南迁,目前四册分藏于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博物院。


《海错图笔记》是科普作家张辰亮对清代聂璜所绘《海错图》的现代科学解读作品。全书通过考证古籍文献、实地考察标本、结合生物学知识,对《海错图》中300余种海洋生物进行身份鉴定与习性分析,既还原了古代博物学的观察视角,又以科学视角修正认知偏差,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普的桥梁。

全书内容围绕《海错图》展开,采用中国传统本草书的分类法,将生物归为“介部、鳞部、虫部、禽部”四大类。书中既有对“人鱼”实为儒艮的考证,也有破解“井鱼”实为座头鲸跃出水面的误认,同时梳理了鲎的蓝色血液特性及其在医疗检测中的应用。作者不仅解析生物特征,还穿插渔业民俗、海鲜饮食文化,例如带鱼同类相残的捕食习性、赤刀鱼的洞穴捕猎方式等。此外,书中特别关注生态保护议题,如野生鲎因滥捕濒临灭绝、棱皮龟受塑料污染威胁等现实问题。

本书显著特点在于“古今对话”的写作方式。作者以破案式推理串联古籍考据与现代生物学,例如通过对比清代画作中的“海和尚”与玳瑁形态特征完成物种鉴定。文字风格幽默平实,如形容聂璜笔下的鲎“戴着钢盔的乌龟”,并配以原创摄影与古画对照,直观呈现物种认知差异。书中还揭示中国古代博物观察早于西方发现的案例,如章鱼变色行为的记录。

该书自2016年出版后获得文津图书奖、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等多项荣誉,并入选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学界认为其开创了“古籍科普”新范式,带动故宫《海错图》原版再版及专题展览热潮。读者反馈显示,书籍既满足大众对海洋生物的好奇心,又引发对传统文化科学价值的重新审视,累计销量超百万册。


张辰亮,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硕士,现任《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以“无穷小亮”“博物君”的网名活跃于科普领域。他擅长用通俗语言解析专业问题,除《海错图笔记》系列外,还著有《掌中花园》《昆虫的奇妙生活》等作品。其创作风格融合严谨考证与网络化表达,被评价为“能用段子讲科学的跨界达人”,曾获“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传播奖,并入选“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图书馆馆藏链接:

《海错图笔记》,张辰亮/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

《海错图笔记:贰》,张辰亮/著,中信出版社,2017年。

《海错图笔记:叁》,张辰亮/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

《海错图笔记:肆》,张辰亮/著,中信出版社,2023年。


下一条:很杂很杂的杂学知识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