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云桥所著《赵一曼传》以翔实的史料和深情的笔触还原了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的完整生命轨迹。作者依托东北烈士纪念馆的丰富馆藏,结合实地考察与人物访谈,将赵一曼从四川宜宾的闺中少女到东北战场的“红枪白马”女政委的蜕变历程娓娓道来,既是一部严谨的史学研究,也是一曲对英雄精神的深沉礼赞。
李云桥的创作始于一次刻骨铭心的触动。大学时期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时,赵一曼就义前写给儿子宁儿的遗书让她“痛入心脾,泪流不止”,这份情感联结成为她毕生研究的起点。1980年分配到纪念馆工作后,她系统梳理档案馆文献,亲赴四川宜宾赵一曼故居、黑龙江尚志战斗遗址等地考察,并采访抗联老战士及赵一曼孙女陈红,挖掘出大量一手资料。二十余年间,她走遍赵一曼成长、学习与战斗的足迹,对每一处史实反复核实,最终完成这部38万字的信史。
全书十三章内容立体呈现了赵一曼的多重身份。开篇追溯她在宜宾伯阳嘴封建家庭的觉醒:10岁挥刀斩断缠足布反抗陋习,21岁发表檄文《请看我的家庭》控诉“女子非人”的压迫,展现早期反封建的锋芒。随后详述其革命淬炼:考入黄埔军校女生队、赴莫斯科留学、潜伏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填补了“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掩护任务等空白史实。东北抗战章节是全书核心,生动刻画她化名“瘦李子”领导珠河游击区的智慧——以“粪车藏枪”智运武器、组建农民自卫队伏击日军,更以《劝伪军士兵歌》等歌声凝聚民心。书中首次公开日军审讯档案中的遗书原件,那句“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的泣血嘱托,成为贯穿全篇的情感脉络。
本书的将史学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感染力融为一体。李云桥以女性视角捕捉英雄的鲜活细节:赵一曼在私塾背书时心系山间蝴蝶的少女天性,与爱人陈达邦在克里米亚度蜜月的温情,离别幼子时的肝肠寸断。书中收录30余张珍贵照片,如赵一曼与幼子唯一合影、游击区作战地图等,增强历史现场感。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赵一曼奔赴东北地区发动抗日斗争。临行前,她到照相馆留下了与儿子(陈掖贤,乳名“宁儿”)的唯一合影。


▲陈掖贤抄写的母亲留给自己的家书(赵一曼家书原件散失)。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
赵一曼于车中

▲《赵一曼传》作者李云桥。
李云桥,1953年生,辽宁省昌图县人,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中文系,曾任东北烈士纪念馆科研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博物馆研究馆员。长期从事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研究及博物馆内容设计工作,参与设计的多项陈列获国家博物馆十大精品奖。除《赵一曼传》之外,还著有《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军史》。
图书馆馆藏链接:
《赵一曼传》,李云桥 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