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频道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作者韩茂莉

译者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页数348

定价69.00元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是北京大学韩茂莉教授撰写的通识读物,隶属北京大学出版社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2015 年首次出版,2023 年推出第二版。该书脱胎于韩茂莉教授主讲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中国历史地理”,以清晰系统的结构覆盖历史地理研究的核心领域,既是适合初学者的入门佳作,也是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优秀通识讲义,首版销量已超 12 万册,拥有广泛的读者基础。

全书以十五讲的篇幅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开篇绪论奠定学科基础,随后从史前时期人与环境的关系切入,追溯人类聚落的环境选择与生产方式演变。接着围绕历代疆域变迁展开,探讨 “中国” 含义的空间变化、疆域伸缩的地理基础,以及清代晚期疆界条约带来的影响,其中特别关注 400 毫米年降雨量线这一关键地理分界线与疆域格局的关联。气候与植被的历史演变是自然地理部分的核心,书中梳理了历史时期冷暖干湿的变化轨迹,以及植被分布与农业生产界限的联动关系。人文地理板块则涵盖农业开发与环境改造、经济重心南移与北方移民的技术贡献、江河湖泊变迁等内容,深入分析了黄河水患的成因、长江中下游水道与湖泊的演变规律。行政制度方面,书中详解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沿革,以及 “随山川形便” 与 “犬牙交错” 的行政区划界原则及其对当代的影响。交通地理部分分三大区域展开,既包括华北、内蒙古、东北的陆路系统,也涵盖西北、西南的交通要道与丝绸之路,还涉及运河与水路交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军事地理与城市地理作为收尾部分,前者探讨战略空间的演变与农牧交错地带的战事意义,后者则梳理城市的产生、地域格局与古都选址的地理基础,形成了从自然到人文、从基础到应用的完整体系。

本书最鲜明的特点是兼顾学术严谨性与阅读通俗性,作者凭借深厚的学术积累,将庞杂的文献资料与考古发现熔于一炉,既融入学科前沿成果,又避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行文明白流畅。第二版在初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优化,调整章节标题、增补插图、校核文献,还在每章节后附上视频课程二维码,进一步提升了阅读体验与知识获取的便捷性。学科交叉性也是本书的突出优势,它打破了历史与地理的学科壁垒,融合考古学、经济学、军事学等多领域知识,展现出历史地理学 “用历史照鉴现实” 的思维方式。此外,本书虽为通识读物,但对核心问题的探讨并不浅尝辄止,既给出明确结论,也不回避研究中的争议点,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自出版以来,《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获得了学界与读者的广泛好评。读者普遍认为它是历史地理领域的 “扫盲佳作”,能够帮助读者快速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地理脉络的整体认知,不少人反馈阅读后对疆域、政区、交通等历史问题有了全新的地理视角。学界则肯定其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价值,认为它建构了清晰的历史地理知识体系,为学科普及提供了优质范本,其脱胎的 “中国历史地理” 课程先后获评国家级精品课、国家一流课程,进一步扩大了书籍的影响力。


韩茂莉,1955 年生,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博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她的学术生涯始于内蒙古师范大学,1982 年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师从史念海先生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991 年获史学博士学位,随后进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博士后流动站,1993 年留校任教,2000 年晋升教授。韩茂莉长期专注于历史农业地理、环境变迁与乡村社会地理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 13 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地理学报》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她的著述丰富且影响力深远,除《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外,还出版了《宋代农业地理》《辽金农业地理》《中国历史农业地理》《草原与田园 ——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与环境》等多部学术专著,其中《中国历史农业地理》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与中国地理学会优秀地理图书奖,《宋代农业地理》作为其博士论文,初版三十余年后仍被视为历史地理领域的经典著作。在教学领域,韩茂莉是北京大学 “十佳” 教师、北京市名师,她主讲的课程连续十余年教学评估均在 90 分以上,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与通俗的讲授风格,不仅培养了大批历史地理专业人才,也通过书籍与在线课程,让更多普通读者感受到历史地理学的魅力。



图书馆馆藏链接: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第二版)》,韩茂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韩茂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下一条:旧制度与大革命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699775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