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热带》是结构人类学大师列维-斯特劳斯的著名的思想自传,是人类学历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
青年时代,列维-斯特劳斯亲访亚马孙河流域和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寻找保持着最原始形态的人类社会,亲眼见证了原始部落的婚姻、图腾、氏族、神话、宗教等特殊符号。本书记述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夸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的生活体验。
一路探险,斯特劳斯不得不像土著人一样回归一种极其原始的物质文化,不得不摒弃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借助牛车与独木舟,不得不独自面对疾病、面对孤独、面对死亡。
列维-斯特劳斯以全新的路径、开放的眼光、敏锐的洞察力,辅以生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些部落放在了整个人类发展的脉络之中,提出了引人入胜的相互印证和比较研究,呈现了对人类文明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在深入考察了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之后,斯特劳斯认为“原始人的思维结构,与现代人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在地位上应该是平等的”。这种思想,在破除“西方文明中心论”方面,具有积极和进步的意义。
《忧郁的热带》文字细腻而优美,作为一部带有很强学术性的“游记”,它的文笔不输文学名著。在《忧郁的热带》出版后,法国文学界的重量级奖项龚古尔文学奖因为本书无法被归入文学类别而不能参赛,评委会特意印刷公报表达遗憾。
▲《热带的忧郁》法文版封面
▲列维-斯特劳斯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2009),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
早年就学于巴黎大学。青年时代爱好哲学,并醉心于卢梭、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嗣后致力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达50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他曾在巴西考察当地土著社会多年;40年代旅美期间钻研英美人类学与结构语言学,陆续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自1959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他的学术影响波及人类学、语言学、哲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
在素重人文科学理论的法国文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大“民族思想英雄”之代表应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这两位大师在20世纪50年代后曾进行过激烈的辩论。
1982年74岁时退休,但仍致力于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类学直至逝世。
代表著作包括:《忧郁的热带》《野性的思维》《结构人类学》《图腾制度》《神话学》《遥远的目光》等。
图书馆馆藏链接:
《忧郁的热带》,[法]列维-斯特劳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