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该书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深入剖析了群体心理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其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会占据统治地位。此外,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勒庞在书中对群体心理的描述和分析非常深入,他认为群体往往容易受到暗示和感染的影响,缺乏理性和批判性思维,容易受到操纵和控制。同时,他也指出了群体在某些情况下的积极作用,例如在革命和抗争中推动社会进步。
《乌合之众》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它们分别是:引言、群体心理的研究、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以及结论。
1. 引言:勒庞在引言中主要介绍了研究群体心理的动机和背景,以及群体心理对社会、政治和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群体的行为并非个体行为的简单总和,而是受到一种独特的集体心理机制的驱动。
2. 群体心理的研究:这是全书的核心部分,勒庞详细阐述了群体心理的各种特点。他分析了群体的感情、道德观、想象力、理性以及信仰等各个方面,揭示了群体心理易受暗示、情绪化、缺乏批判精神、易于被操纵等特点。他还特别强调了领袖对群体的影响,以及群体如何通过暗示、传染等方式形成和改变其观点和行为。
这部分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对群体的一般特征、群体的情感和道德观、群体的思想、理性与想象力的深入探索。例如,在群体的一般特征中,勒庞指出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丧失自我意识,行为易受群体情绪的影响;在群体的情感和道德观中,他认为群体的情感容易走向极端,道德观往往取决于群体的性质和所受的教育;在群体的思想、理性与想象力方面,他强调了群体思维的简单化和形象化特点,以及群体想象力在塑造群体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3. 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勒庞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群体进行了分类,如异质性群体和同质性群体、犯罪群体和刑事陪审团、选民群体和议会等。他详细分析了这些不同类型群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进一步印证了他在前面部分提出的群体心理理论。
4. 结论:在结论部分,勒庞总结了自己的研究发现,并对群体心理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他警告说,如果忽视对群体心理的研究和引导,社会可能会陷入混乱和危机之中。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领袖的素质等,以减轻群体心理的负面影响。
《乌合之众》作为群体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乌合之众》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心理学领域,还涉及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
在心理学领域,《乌合之众》提出了许多关于群体心理的重要观点和理论,如群体情绪的感染性、群体思维的极端化倾向、群体对权威的崇拜等。这些观点和理论为后来的心理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推动了群体心理学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乌合之众》也提醒人们要警惕群体心理的负面影响,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这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学领域,《乌合之众》揭示了群体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影响。书中指出,群体往往容易受到操纵和控制,从而产生破坏性的社会行为。这一观点提醒人们要关注群体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加强社会管理和引导,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在政治学领域,《乌合之众》对政治运动和领袖崇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书中指出,群体往往容易受到政治领袖的操控和利用,从而产生极端的政治行为。这一观点提醒政治家和领导者要谨慎对待群体心理,避免利用群体情绪来追求个人或政治目的,维护公正和民主的政治环境。
此外,《乌合之众》还对传播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书中指出,媒体和舆论在塑造群体心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可以通过报道和宣传来影响公众对特定事件或人物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塑造群体心理。这一观点提醒媒体从业者要承担社会责任,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件,避免误导公众和加剧社会矛盾。

▲勒庞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巴黎学习医学,186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游历了欧洲、北非和亚洲,并写下了数本有关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著作,但他的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还是在社会心理学方向。
勒庞对群体心理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称为“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乌合之众》是群体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对理解群体行为和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除了《乌合之众》外,勒庞还著有《力的演化》、《历史哲学的科学基础》等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他的观点和理论不仅为后来的心理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勒庞的生平经历和对群体心理的研究使得他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书馆馆藏链接:
《乌合之众》,[法]勒庞 / 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