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南京》以15位长期生活在南京的文化界代表人物的口述访谈为核心,系统呈现南京作为中国唯一“世界文学之都”的阅读生态与文化风貌。
本书的结构围绕四类群体展开:
作者群体:包括《南京传》作者叶兆言、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程章灿、诗人黄梵。叶兆言强调阅读的自由性与个人化,认为南京“伤痕累累却生命力顽强”;程章灿主张“阅读从娃娃抓起”,关注儿童阅读推广;黄梵则从“六朝烟水气”中提炼诗意,阐释阅读与写作的共生关系。•
出版人群体: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卢海鸣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考古实践深化文化溯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徐海倡导“儒道相适、中西合璧”的出版理念,强调文化包容性。
书店人群体:可一书店创始人钱晓征将书店定义为“生活方式”,先锋书店首席导购孙清视实体书店为“城市精神避难所”,学人书店创始人阚炜专注古旧书修复,万象书坊魏明则反思价格战对实体书店的冲击。
阅读推广人群体:南京大学教授徐雁提出阅读是“心灵疗愈”,关联个体与社会进步;鼓楼区图书馆馆长徐力推动“接地气”的社区阅读服务;“南京圆桌派”主理人刘奇通过共读活动连接公众,让阅读走出书斋。
本书采用“精英史+社会史”的选样思路,既收录叶兆言等文化名人,也关注书店店员、基层图书馆员等“中坚力量”,避免文化叙事片面化。例如,先锋书店导购孙清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从业者对城市精神空间的守护。
本书开创了城市阅读口述史范式。它以三个核心问题贯穿访谈——个人阅读史、南京阅读文化变迁、公众“领读”实践,构建鲜活的一手史料。例如,诗人黄梵对“六朝烟水气”的感性描述,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
本书将视野延伸至城市阅读生态全景,拓展至出版、发行、推广全链条,呈现南京从“娃娃阅读”到“银发共读”的全龄阅读生态。书中记录了玄武湖畔读《红楼梦》的老人、社区图书馆的共读场景,体现阅读融入日常的城市基因。
《领读南京》既是一部城市文化志,也是一份“知行合一”的阅读行动指南。它通过文化精英和普通人的阅读故事,揭示了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精神内核,并邀请读者在书香中探寻城市灵魂,加入这场永不停息的文化接力。
《领读南京》自出版后获得广泛认可,被《新华日报》《文学报》等评为“2025年1月推荐好书”,认为其“为快速数字化时代留存了纸质阅读的温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农家书屋”推荐书目,累计销量近4万册。媒体称其为“南京文化宣言”,外地读者视其为理解南京的“钥匙”,本地读者则从中找到文化认同的镜像。
本书编著者许金晶,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与北京大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自2010年起,他在本职工作之余持续运营读书会,曾获“全国十大阅读推广人”称号。其创作兼具学术性与公共性,如《开山大师兄》通过口述史记录新中国首批文科博士的学术历程,入选《光明日报》“2019年度十大好书”。学界视其为“连接书斋与公众的桥梁”,其作品以扎实的口述史料和平实语言获得主流媒体广泛推荐。
点击查看馆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