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

双城记

作者[英]狄更斯

译者张玲,张扬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1月

页数383

定价16.00元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59年。

在巴黎,医生马奈特偶然目睹了封建贵族埃弗瑞蒙德兄弟草菅人命的暴行,因为打抱不平,反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18年。他的孤女露茜被好友接到伦敦抚养长大。在法国大革命的旋涡中,一幕幕家族的恩怨情仇逐渐展开:医生仇家的后人、贵族青年达奈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放弃家族财产到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此间对露茜产生了真诚的感情,二人堕入情网。此时马奈特已经获释,他以宽厚的胸怀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然而达奈却遭到来自底层、对贵族怀有极大仇恨的德发日夫人的不断陷害。达奈在回到巴黎营救自己的管家时被捕,并被判处死刑。一直爱慕露西的卡顿自愿顶替了达奈走上断头台,露茜和达奈则远走高飞……

狄更斯以现实主义作家的见地和勇气,揭露批评了大革命爆发前法国贵族的残酷暴虐和荒淫无耻,反映了法国城乡劳动人民困苦艰难的悲惨生活,从而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原因。但同时,狄更斯在小说中传达了“鲜血无法洗去仇恨,更不能替代爱”的主旨,认为贵族的暴虐对平民造成的伤痛不会因为鲜血而愈合,平民对贵族的仇恨也无法替代对已逝亲人的爱,宣扬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他把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两座历史名城——巴黎和伦敦进行比较,从而构建了小说的基本结构,并展示出一对平行的主题——暴力革命与博爱思想。

《双城记》经过狄更斯的精心安排,有着精巧的结构,在紧张的社会气氛和历史背景下,矛盾冲突逐步展开,其跌宕起伏的过程充满了艺术张力。

《双城记》是狄更斯艺术生涯后期的一部杰作,在文学史上有较大的影响,其改编作品种类繁多,涵盖电影、电视剧、舞台剧、话剧等。


▲电影《双城记》(1935),由罗纳德 考尔曼 (Ronald Colman)和伊丽莎白 埃兰 (Elizabeth Allan)主演,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


▲电影《双城记》(1958)剧照,由拉尔夫·托马斯导演,德克·博加德、多萝西·图汀、西塞尔·帕克主演。


▲电视剧《双城记》(1989),由英法两国合拍,詹姆斯·维尔比等主演。



▲狄更斯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著名作家。

狄更斯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此后他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

1870年6月病逝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时他也宣扬以“仁爱”为中心的忍让宽恕和阶级调和思想。对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抱行动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态度。表现了他的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软弱空想。

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他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他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图书馆馆藏链接:

《双城记》,[英]狄更斯 /著,张玲、张扬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双城记》,[英]狄更斯 /著,宋兆霖 /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


上一条:理智与情感 下一条:静静的顿河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