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馆

死水微澜

作者李劼人

译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年7月

页数229

定价12.00元



《死水微澜》是李劼人“大河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第一部。

1925年,李劼人留学法国归来,他以崭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巴蜀乡土,既关注到这片土地上蓬勃、健壮的生命力,也发现了原有乡土经验、乡土秩序存在的问题。《死水微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完成。


农家少女邓幺姑生性倔强,希望嫁出农村,最后来到天回镇当上了杂货铺的老板娘(蔡大嫂)。

她的丈夫蔡兴顺愚钝老实,被人喊作“傻子”。但由于蔡的表哥罗歪嘴的照顾,日子过得颇为安稳。

“罗歪嘴”为人彪悍豪爽,蔡大嫂非常佩服,罗歪嘴包养的妓女刘三金看出罗歪嘴与蔡大嫂之间的端倪,便撮合二人。二人毫不避讳,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蔡兴顺也知道了此事,却因为懦弱的个性,默许了二人的关系。

准备找女人当小妾生男孩的顾天成,到了罗歪嘴的的赌场后,受到刘三金的唆使,参与赌博,遭到罗歪嘴等人的坑骗,输尽所携银钱,又因赖账遭到毒打,最后因失去钱财而被刘三金抛弃。顾天成的听到丈夫的遭遇后,气得旧病复发而死。

元宵节当晚,顾天成带着女儿招弟看灯会,遇到罗歪嘴,与之发生争执。在争执过程中,女儿走失,被他人拐走。妻亡女散之后的顾天成大病一场,邻居钟大嫂为他寻来西医治病,最终死里逃生,并通过钟大嫂的帮助而得到洋人的庇护。

后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洋教得势。此前追求蔡大嫂不得的陆茂林在嫉妒心作祟下,密告罗歪嘴勾结义和团反洋人。四川总督派兵准备抓罗歪嘴,罗歪嘴提前得到线报逃得无影无踪,蔡傻子因“窝藏罪犯”的罪名而锒铛入狱,蔡大嫂护夫而被官兵打伤,最后被父母救回乡坝。

顾天成怀着复仇心理来到乡坝打探罗歪嘴行踪,不想被落难的蔡大嫂所吸引,提出要娶她为妻。为了救出狱中的丈夫、使情人免遭追杀、挽救儿子的前程,又因仰仗顾天成有洋人的权势,她慨然应允嫁给顾。

罗、顾二人争夺蔡大嫂,最后顾胜罗败,实即殖民势力击败封建势力。小说以此为主线,对当时地方上的民俗风情、市民阶层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作了惟妙惟肖的刻画,充分展现了一潭死水似的现实黑暗面;西 方殖民势力侵入中国后,教民和袍哥两股势力的相互激荡和消长,在“死水”上激起“微澜”,点染出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清政府对外屈辱投降的历史气氛。


小说以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的七年时间为经,以四川省会成都及其近郊构成的川西坝为纬,描绘了清朝末年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及挣扎的苦难历程。

小说塑造了蔡大嫂、罗歪嘴、顾天成、刘三金等经典市民形象。李劼人对这个市民群体的心理刻画细微入理,惟妙惟肖,通过这个“市民阶层”的群画像,反映出在中国近代历史巨变中,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刻底层百姓的社会心理和传统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对备受压制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同情。蔡大嫂(邓幺姑)是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非常出彩的一位,她泼辣好强,长相漂亮,能做一手好菜,也被批驳为“不安本分的怪婆娘” ,一心想着嫁入城内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后来嫁给蔡傻子之后却又爱上罗歪嘴,最终嫁给顾天成,她代表着那个时期要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女性。

小说还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写出了当时的民俗风情、起居服饰等,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


1936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一时,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郭沫若评价说:“他是中国的左拉。”

巴金评价说:“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活在他的笔下。要让今天的旅游者知道成都有过这样一位大作家。”



《死水微澜》多次被改编为戏剧和影视作品。

1987年,《死水微澜》被改编为川剧《邓幺姑》。

1990年,《死水微澜》 被改编为同名四川方言无场次话剧在各地演出。

1995年, 《死水微澜》被改编为同名川剧。


1988年,《死水微澜》被改编为12集同名电视剧。

▲电视剧《死水微澜》(1988)由刘子农执导,张晓敏、张国立、邓婕等主演。


2007年,《死水微澜》再次被改编为电视剧。

▲电视剧《死水微澜》(2007)由朱正执导,方涛、 徐玉琨、罗莉等主演。


在改编的影视作品中,1991年由《死水微澜》改编成的电影《狂》,最为出名。

▲由《死水微澜》改编的电影《狂》(1991),由凌子风导演,许晴、尤勇智等主演。



▲李劼人


李劼人(1891—1962),原名李家祥,常用笔名劼人、老懒、懒心、吐鲁、云云、抄公、菱乐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

17岁考入四川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中学期间亲历保路同志会运动。

22岁于《晨钟报》发表处女作《游园会》。23岁后任泸县、雅安县政府教育科科长,《四川群报》主笔、编辑,《川报》社长兼总编辑,少年中国学会成都分会书记,《少年中国》编译员,《星期日》周刊主编。

1919年赴法国留学,在巴黎通讯社和《华工旬刊》任编辑。

1924年9月返国,受聘为成都大学教授、预科文科主任,主编《新川报》副刊。

1933年,受聘为卢作孚民生公司机械厂厂长。抗战期间曾任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常务理事。

从1935年起写了三个连续性的长篇《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描写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生活。这三部小说都以作者的故乡四川为背景。

1949年后曾任成都市副市长、四川文联副主席等职。

李劼人曾译有10部法国长篇小说和大量中短篇小说,同时对法国的社会和教育进行了深入考察,留下了相当多的著述,这些作品在新中国成立后从未出版过。2011年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600万字17卷20册的《李劼人全集》,将这些文字全部整理收录。



图书馆馆藏链接:

《死水微澜》,李劼人 /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上一条:棋王·树王·孩子王 下一条:许地山经典全集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