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馆

三里湾

作者赵树理

译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9月

页数217

定价26.00元


赵树理的《三里湾》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1955年由通俗读物出版社首次出版。

《三里湾》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代初华北一个叫三里湾的村庄,核心事件是村里的农业合作社(初级社)如何发展壮大。合作社虽已成立,但规模还小,许多农户仍在单干。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特别是为了实现开渠引水改善旱地的计划,村干部们决心要“扩社”——说服更多单干户加入合作社,同时也要整顿社内存在的问题。整个村庄因为这个目标而动了起来,也引发了不同人群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具体冲突……最终,秋收、扩社、整党(整顿党内如范登高的思想)成功进行,开渠计划也得以启动。小说在合作社成功扩大,新生力量和新的生活方式在萌芽中结束。

赵树理赋予《三里湾》非常鲜明而朴实的艺术特色。

小说像一幅生动的山西农村风俗画。从农家的院落格局,到田间炕头的家长里短、生活细节(如分家、赶集、置办农具、夫妻拌嘴),都写得活灵活现。大量运用山西晋东南地区的方言土语、民间谚语,让人物语言真实、生动,充满了农民的智慧和特有的幽默感。比如“糊涂涂”、“常有理”、“铁算盘”、“能不够”、“惹不起”这些外号,既形象又诙谐,精准地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赵树理没有刻意塑造高大全的英雄,也没有将反面人物脸谱化。他擅长描写“中间人物”或转变中的人物,真实地刻画他们思想的波动、内心的矛盾和最终的选择。即使是保守落后的马多寿一家,其成员的算计、自私也带有其生活逻辑的合理性,并非单纯的恶。王金生、王玉生这样的先进人物,也没有超乎常人的能力,他们就是勤劳、朴实、有觉悟的农民代表。

赵树理坚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反映真实的农村和农民。他如实描绘了合作化运动初期农村存在的复杂矛盾和农民(包括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自私、保守、观望、小生产习气),并没有回避扩社的艰难和内部的阻力。这种直面现实的笔触,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

小说结构清晰连贯,采用中国传统章回小说和评书艺术讲故事的优点,以时间顺序展开事件,线索分明,情节紧凑,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推进,使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得懂、听得进去。

虽然反映了深刻的矛盾,但小说的总体基调是平实温和的,中间穿插着许多充满乡土气息的生活趣事和幽默讽刺,形成一种轻喜剧的效果。矛盾最终也大多是在基层组织的努力、政策的推动和人物自身的觉醒、调整中得到解决,结局带有希望和温情,体现了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心。

《三里湾》自出版后便引起巨大反响。它是新中国文学中农村题材小说的开创性代表作之一。第一次大规模、深入地将农业合作化这个深刻影响中国农村社会的重大变革搬上文学舞台,填补了题材空白。其对“中间人物”的成功塑造和对农村生活复杂性的真实描绘,丰富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内涵,影响了后来的柳青、周立波等作家。小说很快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如俄文、日文、越南文等),被认为是向世界介绍新中国农村变革的重要窗口。

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花好月圆》(1958年)和多种地方戏曲(如评剧、豫剧),进一步扩大了影响。2019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电影《花好月圆》(1958)由小说《三里湾》改编,郭维导演,王秋颖、秦汉、王景芳、田华、陈琳等主演。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出生在山西沁水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在农村长大,跟着祖父读过一些古书,这让他对农民的习俗、生活状况和思维方式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早年他在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上学时参加了学生运动,192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因为国民党的“清党”活动被抓进监狱,在监狱里他开始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还把名字改成了“树理”,意思是破除封建旧礼教,树立革命真理。流亡期间,他就开始尝试写作,发表了一些描写战乱给人民带来苦难的作品。

抗日战争爆发后,赵树理在1937年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地投入到抗日文化工作中。他当过《黄河日报》、《中国人报》等报纸副刊的主编,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鼓词、快板等形式宣传抗日,号召大家保家卫国。1943年,他写出了两部非常有影响力的小说:《小二黑结婚》,写反对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爱的故事;《李有才板话》,生动描写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斗争。这两本书在解放区受到了热烈欢迎。因为他对农民生活描写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当时解放区的文艺领导周扬说他是最了解农民的中国作家。到了1947年,解放区的文艺界把他树为学习的榜样,提出了“赵树理方向”,特别推崇他那种让老百姓看得懂、在政治宣传上又有效果的写作路子。

新中国成立后,赵树理先后在《工人日报》《说说唱唱》《曲艺》《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晋城工作。在这个时期,赵树理依然坚持深入到农村生活中去写作。他积极参加当时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并以此为基础,写出了长篇小说《三里湾》。这是第一部深刻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他还写了《登记》《“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等中短篇小说。

赵树理的写作风格深刻影响了一批山西作家,包括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形成了后来被称为“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这个派别的作家都坚持用通俗朴实的语言写农村的故事,他们的作品大都发表在山西文艺刊物《火花》上,也被称为“火花派”。

文革期间,赵树理遭到迫害,于1970年去世,终年64岁。1978年,赵树理获得平反,并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图书馆馆藏链接:

《三里湾》,赵树理/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

《三里湾》,赵树理/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年。


下一条:郁达夫小说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