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无疑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但之后的宋诗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钱钟书《谈艺录》)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缪铖《论宋诗》)
宋代诗人流传下来的诗歌极多,远超唐代,由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诗》,存诗达二十七万余首。想要了解宋诗面貌,一本好的选本是相当重要的。历代学者所著宋诗选本不少,钱钟书的《宋诗选注》是其中经典的一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初版这部《宋诗选注》,其后多次重印或重排,作者均有所校订。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对晏殊、王安石、柳永、欧阳修、秦观、苏轼、黄庭坚、杨万里、陆游、文天祥等八十位诗人的近三百首宋诗作了注释。本书选诗极有特色,注释翔实。书前有序言,每一诗人前有小传。作者高屋建瓴地对宋代诗人的个性以及宋诗的渊源发展、成败得失,乃至古典诗歌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梳理。全书旁征博引,妙语频出。
著名学者王水照曾对《宋诗选注》的成就做了总结:
一是诗史脉络的建构。《宋诗选注》的81篇诗人小传,均注重从诗史源流的角度给诗人以评论与定位。《容安馆札记》所涉300余家宋代诗人,更是相互勾连,初具一部“宋诗全史”的规模,特别是所论南宋诸家,更是呈现出较为明晰的发展脉络。
二是诗歌体派的认识。宋诗体派繁多,举其大者有西昆体、晚唐体、江湖体、江西诗派、四灵诗派等。钱先生在著述中,不但论述诗人个体与体派的关系,更关注“体”之特性与内涵,“派”之形成与影响,如其论“江湖体”的形成早于《江湖集》的刊刻,就是突出一例。
三是诗人风格的评定。钱先生醉心于具体的文艺鉴赏,《容安馆札记》论及宋代诗人时,无不循其体例,先给予总评,再摘句分评。诗人无论大小,风格的优缺点均加以品藻,揭示源流,论定特色。这些断语来自钱先生直接的阅读感受,包涵了独特的审美意趣和诗学判断,具有无法替代的学术价值。
四是诗法艺术的抉示。宋诗较之前代,积累了丰富的修辞经验,在技巧上更加讲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钱先生论宋诗,常常就其中的用字、造语、命意、属对、句法等,博引古今中西材料,连类比较,洞幽烛微,探寻艺术精髓,并总结、升华为带有普遍性的诗歌艺术论题。
五是诗学生态的关照。宋代是一个在文学、艺术、哲学、史学各领域均达到极高造诣的时代,相互碰撞、渗透,形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生态圈。宋诗在这种环境中新变代雄,与其他领域密切相关。钱先生论宋诗,就抓住了它与时文、绘画、理学、禅宗、方言等方面的关系,新意迭见。
六是诗集文献的考订。当代学界,以一人之力全面考订宋诗资料者,钱先生可谓第一人。《宋诗选注》已有部分文献考订,《宋诗纪事订补》则为宋诗文献整理的代表,《钱钟书手稿集》中也随处可见对宋诗作者、篇章、字句的辨讹证伪、考订辑佚,许多可为定谳。
以上种种,相互关联,彼此照应,涵盖了宋诗研究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世界,充分展示出钱氏宋诗学所达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钱钟书与妻子杨绛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学者、作家,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 。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1935年,与杨绛结婚。 1937年,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副博士学位。
1941年,写成《谈艺录》和《写在人生边上》。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 1958年,出版《宋诗选注》。 1976年,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79年,出版《管锥编》。
历任西南联合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纂,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特邀顾问。1988年、1993年当选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钱钟书学贯中西,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并以宏阔的世界性视野和强烈的现代性立场,将全部的人类文化都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创立了打通、参互和比较的独特治学方法,取得显著的学术成就。他的《管锥编》《谈艺录》《宋诗选注》等许多著作已成为公认的现代学术经典之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图书馆馆藏链接: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三联书店,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