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该作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传统之诗话、词话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在近现代词论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影响深远。本书不仅是文艺理论著作,更具有哲学意义和人生指导意义,是大众喜爱的经典之一。
《人间词话》提出了新颖独到的“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由”词以境界为上“,到文学作品”有造境“,”有写境“,到”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区别,甚至到人生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人间词话》还强调诗词中情与景的交融。景中带情,情中带景,方为”不隔“。“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个元质构成的。但不论是客观的“景”,还是主观的“情”,都是“观”——人的精神活动的结果。“情”“景”这种特殊矛盾的多样化的对立统一,便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本书附录全彩印刷的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手稿,读者可以对照手稿,欣赏国学大师的妙笔心得。
▲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出生于浙江海宁。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7年6月,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离开了人世。
王国维平日深居简出,生活简朴,做学问是他一生的全部工作和事业,他以其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崇高的地位。他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既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先河。在史学上,王国维是新史学的开山,其古史新证、二重证据法开拓了史学的新向度,其于上古史、唐史、宋史等古史的研究,于历史地理的种种发明,于历代文物的精心考证、于敦煌学的拓荒,无不展现了王国维卓越的史学才能与博大的堂庑。
图书馆馆藏链接: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