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诗魂

桃花扇

作者孔尚任/著,王季思/注

译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年5月

页数278

定价15.50元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杰出的传奇剧本,完成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并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初版刊行。这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与《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剧”。

剧本以明末清初的南京为背景,围绕着才子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展开,同时深刻反映了南明弘光小朝廷的兴衰及其背后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

主人公侯方域,河南商丘人,出身名门,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因逃避战乱来到南京参加科举考试。在南京期间,他寓居莫愁湖畔,经由好友杨龙友的介绍,结识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李香君虽身在风尘,却才情出众,品格高洁。两人一见倾心,渐生情愫。

正当两人感情日益深厚之时,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在南京,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拥立朱由崧(福王)为帝,建立了短暂的南明弘光政权,但这个政权很快陷入内斗和腐败之中。侯方域因不满朝政,决定投身抗清事业,离开南京前往扬州,投靠督师史可法。

在侯方域离开后,阮大铖等奸臣为了报复侯方域之前对他们的批评,强迫李香君嫁与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甚至以死相逼,用头撞柱,血溅到侯方域曾题诗的扇子上。好友杨龙友将这血迹点染成桃花图案,这把扇子便成了“桃花扇”,成为他们爱情与忠贞的象征。

随着南明的覆灭,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命运更加多舛。在经历了种种波折后,两人虽然重逢,但国破家亡的现实让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最后,李香君出家为尼,而侯方域在经历沧桑后,亦选择了隐退,两人的故事以一种哀婉的方式结束。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桃花扇》的重要特征。剧本通过侯李二人的爱情线索,深刻揭示了南明弘光政权从建立到迅速崩溃的历史过程,反映了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时期的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以及民族危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

《桃花扇》高度赞扬了在国家危难时刻保持气节和忠义的人物,如史可法、黄得功等忠臣良将,以及李香君等深明大义的女性,他们身上体现的忠贞爱国、不畏强权的高尚情操,构成了剧本中强烈的文化与道德主题。

剧本对南明政权的迅速衰败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士大夫阶层的懦弱以及社会风气的堕落,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与现实矛盾的深刻认识。


▲李香君雕像,南京秦淮风光带李香君故居陈列馆(媚香楼)


李香君是《桃花扇》中的核心人物之一,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的关注及对女性美德的高度赞扬。

李香君虽身处秦淮风月场所,却能保持自身清白,不为权势和物质所动。特别是在《却奁》一折中,她毅然拒绝了与奸臣阮大铖有关的财物,展示了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和对邪恶势力的坚决抵制。她痛恨那些祸国殃民的阉党和奸臣,对忠良之士则心怀敬仰。她的立场表明了对正义的支持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的紧密联系。她对侯朝宗的感情,也不仅限于男女私情,更映射了对理想与信念的执着。

在传统男权社会中,李香君的形象挑战了对女性的传统认知,她不再是被动的、依附的角色,而是有着自己独立意志和明确价值判断的主体。她的形象鼓励了后世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重新审视。



《桃花扇》剧作问世三百余年来长盛不衰,不但是昆曲名作,还被改编成黄梅戏、京剧、话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频频上演。

▲昆剧《1699·桃花扇》,江苏省昆剧院演出


▲电影《桃花扇》(1963),孙敬导演,冯喆饰侯朝宗,王丹凤饰李香君



▲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也有记作东堂),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清初著名诗人与戏曲家。

他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出生于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的湖上村,自幼便深受儒家思想和学术的影响,对礼、乐、兵、农等学问均有涉猎,并且还研究过乐律,这些都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孔尚任早年虽有心通过科举步入仕途,但未能如愿。转折点发生在康熙帝亲谒孔庙之时,因讲经出色而得到皇帝的赏识,由此他由一名秀才晋升为国子监博士。在担任此职期间,孔尚任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传奇剧本《桃花扇》,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戏剧作品,如与顾彩合作的《小忽雷传奇》及杂剧《大忽雷》等。

孔尚任在官场上也有过不同的职务经历,包括淮阳治河使臣、宝泉局监铸及户部广东司员外郎等。当然,他的主要贡献还是在文学创作尤其是戏曲创作上,他的《桃花扇》与洪昇的《长生殿》,被并誉为清代戏曲的双璧,孔尚任与洪昇也因此被称为“南洪北孔”,成为当时文坛上的两颗璀璨明星。



图书馆馆藏链接:

《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上一条:楚辞 下一条:唐宋传奇选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