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园地

索拉里斯星

作者[波兰]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婧振忠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页数254

定价49.00元



《索拉里斯星》是波兰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创作的一部经典科幻小说,首次出版于1961年。

小说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人类对一颗神秘星球的探索展开。

故事的主人公是心理学家凯尔文,他被派往索拉里斯星的空间站进行考察。当他到达空间站后,发现这里的气氛异常,科学家们都显得十分困惑和恐惧。凯尔文随后见到了自己已经去世的妻子哈瑞,她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复活了。

随着故事的发展,凯尔文逐渐了解到,索拉里斯星上的神秘大洋似乎是有智慧的,能够物化人类头脑中的隐私和邪念。这个大洋创造了哈瑞以及其他一些 “客人”,它们是根据人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想象而产生的实体投影。

科学家们对如何与这片海洋接触以及如何应对 “客人” 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计划。一些人主张进行实验和制造武器,试图与海洋进行沟通或消除 “客人” 的存在;而另一些人则对这些计划持怀疑态度,认为人类应该更加谨慎地对待这个未知的生命形式。

在与哈瑞的相处中,凯尔文对她的身份和存在的特殊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哈瑞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基于凯尔文的记忆,她开始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她在一次实验中消失了,这让凯尔文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和思考之中。

凯尔文在经历了这一切后,对索拉里斯星和人类与这片海洋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他提出了关于有缺陷的上帝的假说,并决定留在空间站继续探索。


整个故事通过凯尔文的眼睛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当我们试图探索宇宙中的未知领域时,实际上也是在探索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者通过这样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认知局限性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此外,《索拉里斯星》还涉及到一些关于科学方法论的问题,如如何定义生命、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等。小说中的人物不断质疑现有的知识体系,并且意识到人类的知识可能是有限的,即使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完全解释所有的事情。这种对未知事物保持开放态度的理念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使得《索拉里斯星》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科幻小说,更是对人类智慧的一次深刻反省。

《索拉里斯星》的情节不仅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幻世界,更重要的是它引导读者去思考那些超越了具体情节本身更为深远的意义。作者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哲学洞察力,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兼具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的经典之作。

《索拉里斯星》它打破了传统科幻小说单纯追求冒险和新奇的模式,将科幻与哲学、心理学等多种元素深度融合,为科幻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对后来的许多科幻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索拉里斯星》多次被搬上银幕。1972年,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根据这部小说改编了电影《索拉里斯》(又译作《飞向太空》)(Solaris),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美国导演斯蒂芬·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也在2002年推出了同名改编电影。这些改编进一步扩大了原著的影响范围,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莱姆笔下那个既美丽又令人敬畏的宇宙图景。其中1972年翻拍的版本较为著名。

▲电影《索拉里斯》(又译为《飞向太空》)(1972)海报,由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导演,纳塔莉亚·邦达尔丘克、多纳塔斯•巴尼奥尼斯等主演。


▲电影《索拉里斯》(又译为《飞向太空》)(1972)剧照。



▲莱姆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Stanisław Lem,1921-2006),波兰最杰出的科幻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未来学家和技术评论家。

莱姆出生于利沃夫(今乌克兰的一部分),成长在一个犹太家庭中,在罗马天主教的文化背景下长大,但他自认为是一个无神论者。莱姆早年攻读医学专业,并在克拉科夫雅盖沃大学医学系深造,尽管如此,医学并未成为他终生的职业选择,频繁的战乱和战后波兰特殊的政治环境促使他转向了写作的道路。

莱姆的主要作品包括《追踪》(1959)、《伊甸园》(1959)、《索拉里斯星》(1961)、《机器人童话》(1964)、《无敌者》(1964)、《机器人》(1965)、《失败》(1987)、《瞬间》(2000)、《未来学大会》等。他擅长将复杂的科学概念与文学叙事相结合,创造出既富有想象力又充满哲理的故事。他的小说常常设置在一个新奇或异时空的环境中,探讨人类与外星文明接触时所面临的挑战。他的许多作品都深入探讨了人类在面对未知事物时的认知局限性和可能遭遇的身份危机。

莱姆对于未来科技有着惊人的预见力,早在70年前他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等现代技术的发展,并警告人们要警惕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带来的挑战。他说:“我感兴趣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而不是个体的命运。”这种前瞻性的视角使得他的作品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极具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莱姆还因其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而受到尊敬。他对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虽然经常嘲讽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始终保持着人文主义者的立场。正如刘慈欣所说:“莱姆的小说,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总有一个吸引人的情节……他无意于描绘一个‘真实的未来’,而只想勾勒出它的模型,然后借此去表达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类的看法。”

莱姆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许多已经被翻译成超过50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他不仅是波兰国宝级作家,也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科幻大师。2021年是莱姆诞辰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波兰政府宣布这一年为“莱姆年”。



图书馆馆藏链接:

《索拉里斯星》,[波兰]斯坦尼斯瓦夫·莱姆/著,婧振忠/译,译林出版社,2021年。


下一条:时间机器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