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诗魂

史记选

作者王伯祥

译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2年10月

页数524

定价24.80元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可惜壮志未酬。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因病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付与儿子司马迁。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史记》的创作。

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

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著书,最终完成了《史记》的创作。


《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共130篇,52.65万字,体例上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本纪,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是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历史著作。


《史记》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上。

《史记》塑造人物,常有丰富而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写项羽见到秦始皇南巡时脱口说出:“彼可取而代也!”展现了他粗豪率直的性格。而刘邦看见秦始皇的排场时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虽然表达了跟项羽同样的志向,但话说得委婉曲折,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的细节描写,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二人不同的个性。

《史记》写人物,擅长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项羽本纪》写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引兵渡河,“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所向披靡,无坚不摧——这是正面描写。再看看诸侯军的反应,“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是侧面搭边 与。正面描写,写出了项羽不畏强敌的精神、无比旺盛的斗志,侧面描写写莫敢纵兵、人人惴恐的诸侯军,更是反衬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史记》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表面平静,实则杀机四伏,各种矛盾都来到了聚光灯下,众多人物在明争暗斗和彼此映衬中展示出了各自鲜明的个性。刘邦的圆滑奸诈,项羽的率直寡谋,张良的深谋从容,范增的偏狭与急躁,樊哙的粗犷豪放,项伯的善良与愚昧,传神尽相,如在眼前。

《史记》还擅长场面与氛围的描写,尤其是悲剧氛围的描写,衬托人物的风姿,感人至深。如《项羽本纪》中的“四面楚歌”,写英雄末路的悲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如《刺客列传》中的“易水送别”,既写出了荆轲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也渲染了悲剧氛围: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伉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史记》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早期叙事文学的典范,对后世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精选《史记》中著名和精彩的篇章,加以详细注释和解说,是各类《史记》选本中质量较高和比较权威的一部。



▲王伯祥,画家苏文画


王伯祥(1890—1975),江苏苏州人,现代文史研究专家。

1906年考入苏州中西学堂。次年考入苏州公立中学,被编入二年级学习,开始从事学术文艺活动。1908年与吴宾若、顾颉刚、叶圣陶等组织诗社——放社。毕业后入苏州角直镇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同时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研究员。1919年1月与叶圣陶一同署名在《新潮》创刊号上发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一文。同年冬,又与叶圣陶等创办《直声》文艺周刊。

其后曾任教于厦门集美学校、北京大学中文系,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史地部编辑10余年。在此期间,著有《三国史略》《郑成功》《太平天国革命史》《中日战争》等著作,编辑史、地教科书多种,并有《四库全书述略》《古史辩今古文学》《辛弃疾的生平》等论文,发表于各杂志。1921年1月,文学研究会成立。王伯祥作为该会员参加了许多重要活动,并与郑振铎成为莫逆之交。“五卅“运动时,与郑振铎等创办《公理日报》,在运动中起了积极作用。

1932年离开商务印书馆到开明书店任编辑,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这一时期除编写了若干教科书以外,还编集出版了《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补编》等。出版于1937年3月的《二十五史补编》将古今学者为各史的书志表谱所作的增补、注释、考订、校勘诸作,尽力搜采,共得245种。其中有不少通行本原来残缺不全,王伯祥都尽力寻求全帙收入,更有多种著作,仅有稿本,也尽力钞录付刊。从而使文史研究者免去很多翻检之劳。

1953年,应郑振铎之邀,到文学研究所(原属北京大学,后属中国科学院,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并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编著了《史记选》、《增订李太白年谱》,参与了古籍《四库全书总目》的整理。此外,还编辑了自己的题跋集《庋稼偶识》,校点过王夫之的《黄书》、《噩梦》、《思问录》、《俟解》和严衍的《资治通鉴补》,增补了范希曾的《书目答问补正》等。

1975年12月去世。


《史记选》的选注工作开始于1953年。王伯祥为了迎接司马迁诞生2100周年纪念,夜以继日地著书,终于在1955年8月定稿。选注历时虽仅两年,但实际上是融入了王伯样一生研究《史记》的心血。

这部书前有《序例》,它系统地论及作家的生平、《史记》的伟大史学成就、伟大文学成就、深远的影响以及版本知识等,是一篇有独到见解的《史记》论,也是一篇富于启示性的《史记》研究指南。

王伯祥编选这部书特别强调它在传记文学上的文学性。他说:“在司马迁以前,没有专写个人的传记。他独能窥见人的一生是活生生的整体,若把它分系在‘以事为纲’的记载上就算了事,那就破坏了这个整体,无异支解了这个人物。所以他每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写传记。就这一点看。可以说司马迁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发见‘典型人物’的人。”(《序例》注)基于这一认识,他的书“只选了描写生动而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二十篇,凡是‘表’‘志’和其它偏重年代、世系或议论的‘纪’‘传’概从割舍”(《序例》)。从他选的《项羽本纪》《陈涉世家》《留侯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刺客列传》《淮阴侯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等篇来看,确实篇篇都是文艺珍品。本书注释,详赡准确,涉及音读、字义、语汇、地名、人名、宫名、器物名和典章制度等,体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迄今为止它仍是国内外出版的《史记》选本中学术水平最高的一种,出版后一版再版,深受读者的欢迎。



图书馆馆藏链接:

《史记选》,王伯祥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上一条:老残游记 下一条:诗经译注

关闭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宁六路219号  邮编:210044

电话:86-25-58731101

传真:86-25-57792648

版权所有 ©20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